辽宁冬季降雪偏少是多种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原因可归纳如下:
一、主要气候因素
-
冷空气活动异常
2024年12月以来,西伯利亚冷空气偏强,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加强,抑制了水汽输送,导致东北地区受异常北风控制,空气干燥。冷空气活动弱于历史同期,仅出现1次明显冷空气过程,显著减少降水机会。
-
暖湿气流不足
暖湿气流是降雪形成的关键,但当前辽宁地区受高压系统主导,晴好天气持续,缺乏与冷空气的相互作用,导致水汽无法凝结成雪。
二、环境与人为因素
-
空气湿度低
湿度需达到70%-80%以上才能形成降雪,但辽宁冬季普遍低于这一阈值,空气干燥加剧了降雪难度。
-
全球变暖影响
二氧化碳排放等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辽宁地区气温波动范围扩大,极端低温事件减少,间接影响了降雪条件。
三、区域差异
- 辽西半干旱区 :本身降雨量较少,属于辽宁省降雪较少区域,冬季气候偏干。
四、其他因素
- 地形与海拔 :山区(如辽东半岛)受海洋影响较大,但整体地势对降雪的促进作用有限。
总结 :辽宁冬季降雪偏少是冷空气弱、暖湿气流不足、空气干燥及全球变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需关注气象预测,及时采取人工降雪等措施应对干燥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