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被称为“雨城”,其多雨现象是地理环境与气候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地形因素
-
地势差异
雅安位于青藏高原东麓,西侧是高耸的青藏高原,东面是广阔的四川盆地,形成地势高差。这种地形导致高原下沉气流与盆地暖湿气流频繁交汇,形成降水。
-
地形雨效应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西缘,是东南季风进入四川盆地的必经通道。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作用,在这里形成大量降水,尤其在夏季更显著。
-
喇叭形地貌
西南方向被二郎山、夹金山等高山环绕,东面仅有一个出口,形成类似喇叭的狭长地形。这种结构使暖湿气流被迫东移并在此交汇,加剧了降水过程。
二、气候因素
-
季风影响
夏季受印度洋南支西风带控制,携带大量水汽。当暖湿气流遇到地形阻挡时,易形成暴雨和大暴雨。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下沉气流与盆地暖湿气流叠加,也易产生降水。
-
雨季与干季分明
雅安年雨日达240天以上,夏季(6-8月)雨量最大,常出现连续降雨天气,甚至出现“天漏市”现象(如2020年极端年份)。秋冬季节相对干燥,但阴雨日仍较多。
三、其他因素
-
特殊气候现象
雅安有“雅雨”之称,雨量细密且常伴云雾,形成如轻纱般的景观。传说与女娲补天神话相关,但实际是地形与气候共同作用的结果。
-
夜间降雨显著
雅安70%以上的降雨发生在夜间,多因地面辐射冷却引发冷暖空气对流,形成夜雨特征。
雅安多雨是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地形差异、季风气候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独特的“华西雨屏”气候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