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市高流墟的来历可追溯至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代,其形成与岭南圣母冼夫人的历史功绩密切相关,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历史渊源与地理基础(公元558年)
高流墟古称“高僚墟”,位于今阳春市合水镇高流河两岸,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其地理坐标为南在堡牛栏湾(合水镇高流河桥边),东邻县城,西靠练兵场,是古代阳春郡城的重要节点。
二、冼夫人平叛与墟期形成(公元558年后)
-
冼夫人的军事贡献
公元558年(陈太建二年),冼夫人第三次领兵出征广州,与朝廷将军章昭达合兵歼灭反叛将领欧阳纥,平定岭南叛乱。次年(陈永定二年),她与儿子冯仆母子在高流河畔召开盛大的庆祝大会,悼念战乱死难军民,陈列朝廷赏赐物品,并演戏巡行,逐渐形成民间习俗。
-
墟期的雏形
该活动最初为军事纪念活动,后演变为每年农历五月初四的集市,成为当地商贸和文化交流的枢纽。明万历年间《阳春县志》记载,墟期位于县城西22里的高流河畔,以竹木制品、农具、工艺品等交易为主。
三、发展与传承(1400余年)
-
功能演变 :墟期从单一纪念活动发展为兼具商贸、旅游的综合性集市,交易额达10多万元。
-
文化象征 :与冼夫人相关的传说(如“练兵场说”“和平胜利游行说”)深入人心,成为地方文化符号。
-
现代保护 :政府重视其文化价值,保留五月初四墟期,河岸建设与旅游开发并重。
总结 :高流墟是冼夫人平定叛乱后形成的历史遗俗,兼具军事纪念与商贸功能,经过1400余年的演变,成为阳春市独特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