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肌症服用米非司酮的正确方法

焦鲁霞
焦鲁霞 主任医师 妇产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腺肌症服用米非司酮,需关注服用剂量、时间、疗程、注意事项。通常每日剂量在10-25毫克,睡前口服,疗程3-6个月,用药期间要定期复查,且可能有副作用,需遵医嘱调整。 1. 服用剂量:一般每日10-25毫克,具体需依据患者年龄、症状、病情严重程度等确定,医生会综合评估后给出合适剂量。 2. 服用时间:建议在睡前口服,这样可减少药物副作用带来的不适,同时有利于药物吸收。 3. 服用疗程:通常为3-6个月,但具体疗程因人而异,要根据治疗效果和身体反应,由医生判断是否继续服用。 4. 定期复查: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通过超声等检查了解子宫和病灶情况,监测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 5. 注意事项:米非司酮可能有恶心、乏力、月经紊乱等副作用,若症状严重,需及时告知医生,遵医嘱调整剂量或停药。 腺肌症患者服用米非司酮,要严格按医生指导确定剂量、时间和疗程。用药期间定期复查,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和病情变化。出现不适或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干燥综合征对胎儿是否有影响

干燥综合征一般可能对胎儿有影响,不过病情控制良好时影响较小。具体影响包括:免疫异常影响胎盘功能,增加流产、早产风险;孕妇营养吸收和代谢异常,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自身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引发新生儿狼疮、心脏传导阻滞等。若患者病情稳定、指标正常,在医生指导下妊娠,可降低不良影响,保障胎儿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3

肛塞退烧药具体如何使用

肛塞退烧药经肛门给药发挥退烧作用,使用时要做好准备、正确操作、注意用量并观察患者情况。准备时洗净双手、备好药,可戴指套或手套;让患者侧卧屈膝暴露肛门;将药尖端对准肛门,儿童推入约2厘米、成人约3 - 4厘米;推入后按压肛门防滑出。使用后观察体温及有无不适,效果不佳或异常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用药。

科普文章 2025-03-13

真菌性妇科病应该用什么药

真菌性妇科病多指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疗药物分外用和口服两类。外用有克霉唑栓、硝酸咪康唑栓,前者每晚1粒连用7日,后者每晚1粒用1周;口服有氟康唑、伊曲康唑,前者单剂量150mg顿服,后者一日疗法,200mg一日2次。用药需遵医嘱,治疗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性生活,综合治疗以促进康复。

科普文章 2025-03-13

孕妇羊水少是否会影响胎儿

孕妇羊水少通常会影响胎儿。羊水少会使胎儿肢体与羊膜相连致肢体离断,压迫胸廓影响肺部发育,让胎儿受外界压力易出现肌肉骨骼畸形,分娩时还增加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风险。如肢体与羊膜粘连可造成离断,胸廓受压影响肺部膨胀,外界压力影响肌肉骨骼生长等。孕妇需定期产检,及时处理羊水异常,保障胎儿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3

子宫后位适合上哪种节育环

子宫后位女性适合的节育环有含铜和含药两类。含铜宫内节育器有T型、V型等,能释放铜离子避孕,含药的主要是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可释放药物影响内膜。含铜T型避孕效果好,可放5 - 7年;含铜V型带器妊娠和脱落率低,但出血率高;左炔诺孕酮系统有效期5年,能减少经量。选择需综合多因素,最终要经医生评估确定。

科普文章 2025-03-13

促排怀孕的孩子是否健康

促排怀孕的孩子大多健康,促排借助药物刺激排卵,与自然受孕本质相同,通常不影响胚胎质量。不过,促排可能增加多胎妊娠风险,多胎妊娠的胎儿出现早产、低体重等问题的几率较高。此外,大龄女性促排受孕后,胎儿出现染色体异常等问题的可能性增加。因此,孕期规范产检很重要,能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最大程度保障胎儿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3

宫颈炎应该用什么药塞

宫颈炎塞药治疗可选抗生素类与中成药类。抗生素如甲硝唑栓、克霉唑栓,能抗菌消炎;中成药如保妇康栓、消糜栓,有清热解毒等功效。不同药物适用情况有别,甲硝唑栓针对滴虫和细菌性阴道病所致宫颈炎,克霉唑栓用于念珠菌引发的宫颈炎等。治疗时不能自行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选药规范治疗,以达良好疗效。

科普文章 2025-03-13

苦甘冲剂的作用是什么

苦甘冲剂是棕褐色颗粒状中成药,有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缓解发热、减轻咽痛等功效。它能驱散风邪、清除热邪,宣畅肺气、促进排痰,缓解咳嗽气喘,降低体温,舒缓咽痛。但风寒感冒者不适用,用药时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若服药3天症状未缓解要就医,孕妇、儿童、年老体弱者用药需咨询医生。

科普文章 2025-03-13

不孕不育检查项目包含子宫和卵巢吗

不孕不育检查通常涵盖子宫和卵巢。子宫检查方法有超声检查,可看子宫大小等;子宫输卵管造影,了解宫腔形态与输卵管通畅度;宫腔镜检查,排查宫腔病变。卵巢检查包括超声监测排卵、性激素六项检测评估功能、抗缪勒管激素检查反映储备功能。此外,还可能涉及男方精液及女方输卵管等检查。夫妻要配合检查,保持良好生活与心态助受孕。

科普文章 2025-03-13

红霉素眼膏的作用是什么

红霉素眼膏是外用抗生素眼膏,功效多样。可治疗沙眼,抑制沙眼衣原体;能治疗细菌性或衣原体性结膜炎,减轻炎症;可对抗细菌治疗睑缘炎;能预防新生儿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眼部感染;还可用于治疗轻微创伤,预防伤口感染。使用时要遵医嘱,若出现不适需停药洗净,对红霉素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科普文章 2025-03-13

排卵期做爱有少量爱液流出会不会怀孕

排卵期做爱有少量爱液流出有怀孕可能。爱液本身通常无精子,但男性尿道球腺液可能混入,其中或含精子;排卵期女性排出卵子,受孕概率高于平时。不过,怀孕受精子质量、输卵管状况、子宫内膜状态等多种因素影响,少量爱液流出不一定会怀孕。若无生育计划应采取避孕措施,出现月经推迟等情况可及时检测。

科普文章 2025-03-13

腹腔镜肌瘤剔除术的过程是什么

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常用手术。术前患者要全面检查、清洁皮肤肠道、禁食禁水,手术多采用全身麻醉。先在腹部打孔建立通道,借助腹腔镜探查定位肌瘤,再用器械分离并完整剔除,随后缝合止血、取出标本。术后缝合切口,患者先入麻醉复苏室,苏醒后回病房观察。该术式成熟,创伤小、恢复快,患者需做好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

科普文章 2025-03-13

打算怀孕时抗心磷脂抗体偏高好治疗吗

打算怀孕时抗心磷脂抗体偏高是否好治疗受多种因素影响。病情程度方面,轻度偏高且无症状相对好治,严重偏高引发血栓等则治疗难;个体差异上,体质好、药物吸收佳者治疗效果好、恢复快,反之治疗复杂;治疗方法有药物(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和生活方式调整。总体而言,病情轻、体质好相对易治,积极配合多数可控制抗体水平,利于怀孕。

科普文章 2025-03-13

戴套做爱是否会导致不育

一般而言,戴套做爱不会导致不育。避孕套可有效阻止精卵结合,正常使用不影响生殖系统功能。但存在特殊情况,对避孕套材质过敏可能引发阴道炎、龟头炎等炎症,若不及时治疗会影响生育;长期使用劣质避孕套,其有害物质可能影响生殖细胞质量和生殖系统功能,增加不育风险。因此,要关注过敏情况,选合格产品,有不适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13

避孕药膜应该怎么使用

避孕药膜是常用外用避孕工具,正确使用能有效避孕。使用时,先洗净双手,避免细菌感染;取出药膜对折或揉成团,女性仰卧或半蹲,用手指将其沿阴道后壁推入深处;等待5 - 10分钟使药膜充分溶解后再行房事;若放入30分钟未行房事,药膜作用可能降低,需再放一张。使用时严格按步骤操作,可提高避孕成功率。

科普文章 2025-03-13

避孕药的正确用法是什么

避孕药分短效、长效和紧急三种,用法有别。短效从经期特定时间起每天1片,连服21或28天;长效首次经期第5天、第20天各服1片,后每月按第2次服药时间服1片;紧急在无防护或避孕失败72小时内尽早服。短效和长效需按周期服用,紧急不能替代常规避孕且不能频繁用。正确使用可避孕,但都有副作用,不适要咨询医生。

科普文章 2025-03-13

孕早期凌晨肚子很疼但没出血会不会是宫外孕

孕早期凌晨肚子很疼但没出血不一定是宫外孕,还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宫外孕除腹痛外或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可通过检查确诊;正常生理现象因子宫增大牵拉组织,疼痛轻、时间短;先兆流产会腹痛,后续可能出血,需及时保胎;肠胃问题常伴有恶心等症状。若疼痛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治疗。

科普文章 2025-03-13

事后避孕药怎么吃

事后避孕药是紧急补救措施,分雌孕激素复方、单孕激素、抗孕激素制剂,需在无防护或避孕失败72小时内服用。复方左炔诺孕酮片72小时内和12小时后各服4片;左炔诺孕酮片房事后72小时和12小时各服1片;米非司酮片120小时内服用10或25毫克。可能有恶心等副作用,服药越早越好,不能常规用。建议尽量选常规可靠避孕方式。

科普文章 2025-03-13

夹腿自慰是否会导致不孕不育

单纯夹腿自慰一般不会直接导致不孕不育,因其不涉及生殖器官直接损伤和感染,不影响生殖系统正常结构与功能。不过,若不注意卫生,易引发外阴炎、阴道炎等炎症,上行感染可能影响输卵管,增加不孕风险;过度自慰还可能扰乱内分泌,影响排卵和月经周期。所以,夹腿自慰要注意卫生和频率,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13

自慰是否会造成不孕不育

自慰是否导致不孕不育取决于频率和方式。适度自慰影响小,能释放性压力、缓解情绪,通常不影响生育。过度自慰会使生殖器官反复充血,引发疾病,还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激素水平失衡,增加不孕不育风险。不卫生的自慰方式易引发感染,影响生育。总体而言,适度、卫生自慰一般不影响生育,过度或不卫生则可能有风险,不适需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