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环时为什么要刮宫

焦鲁霞
焦鲁霞 主任医师 妇产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取环时刮宫主要有诊断病情、治疗疾病、减少出血、预防病变和确保取环效果等原因。刮宫能获取内膜组织明确病因,治疗内膜增厚等问题,减少取环时出血,预防内膜病变,还可清理残留组织让取环更顺利。 1. 诊断病情:刮宫可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帮助医生了解子宫内膜的状况,明确是否存在子宫内膜病变等问题,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 治疗疾病:若患者有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内膜息肉等疾病,取环时刮宫可直接去除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3. 减少出血:刮宫能使子宫内膜面积缩小,在取环过程中可减少出血量,降低手术风险。 4. 预防病变:对于一些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患者,刮宫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病变,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5. 确保取环效果:刮宫可清理宫腔内的残留组织,使取环操作更加顺利,避免残留组织影响子宫恢复。 取环时是否需要刮宫,需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刮宫虽有诸多益处,但也存在一定风险,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并发症,以保障自身健康。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避孕上环的原理是什么

避孕上环通过局部组织对异物的反应实现避孕,原理涉及多方面。一是干扰受精,使炎性细胞增多吞噬精子;二是阻止着床,损伤内膜改变生理状态;三是影响精子获能,改变宫腔生化环境;四是对胚胎有一定毒性作用,阻碍其发育。多种机制共同作用,改变宫腔生理和生化环境,是安全、有效、可逆的避孕方式。

科普文章 2025-03-13

孕期是否可以注射低分子肝素钠

孕期能否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要视情况而定。有易栓症、复发性流产、抗磷脂综合征等病症的孕妇,使用可改善胎盘血液循环、降低血栓风险,利于维持妊娠;无相关适应证的孕妇,随意使用会增加出血风险,危害母婴健康。使用期间需定期检查凝血功能等指标。总之,要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适用,严格遵医嘱并监测,无适应证勿随意用药,保障孕期安全。

科普文章 2025-03-13

鲜胚不容易着床的原因是什么

鲜胚不易着床与多因素有关。胚胎质量方面,若精子或卵子有染色体异常等问题,会使鲜胚着床能力下降;子宫内膜环境上,厚度、形态不佳或有病变,容受性降低影响着床;母体激素水平失衡,如孕激素不足干扰着床;免疫功能异常会攻击胚胎。总之,鲜胚着床受多因素共同影响,了解原因可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成功率。

科普文章 2025-03-13

室内甲醛对孕妇有哪些影响

室内甲醛对孕妇危害大。它会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咽痛等不适,严重时致呼吸道疾病;影响免疫系统,降低孕妇抵抗力,增加患病几率;危害胎儿健康,增加畸形、流产、早产风险;还会引发皮肤过敏等问题。孕妇要避免接触甲醛超标环境,新屋入住前检测,平时多通风、用净化器,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13

做试管婴儿为什么要打肝素

做试管婴儿打肝素意义重大,可提高成功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它能改善子宫血液循环,为胚胎提供充足营养与氧气;防止血栓形成,降低有易栓症或高凝状态患者的血栓风险;调节免疫功能,抑制免疫细胞攻击胚胎;还能提高胚胎着床率。对于有多次流产等不良妊娠史的患者,也可降低再次发生几率。但打肝素需医生依患者情况判断。

科普文章 2025-03-13

小腹有下坠感是不是要生了

小腹有下坠感不一定意味着要生了,可能由胎儿入盆、假性宫缩等因素导致。胎儿入盆是孕晚期正常现象,会带来下坠感;假性宫缩不规律、力量弱,也会引起小腹坠胀。而见红,即分娩前24 - 48小时阴道流出少量血性黏液,以及规律且逐渐增强、持续30秒以上、间歇5 - 6分钟的宫缩,才是更可靠的分娩征兆。孕妇有下坠感时要留意伴随症状,必要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13

移植后打肝素的原因是什么

移植后打肝素作用多。一是改善子宫血液循环,使局部血运通畅,为胚胎提供营养氧气,提高内膜容受性;二是预防血栓形成,降低高凝状态下血栓风险,保障胚胎生长;三是调节免疫功能,减少免疫细胞对胚胎攻击,降低免疫排斥;四是减少炎症反应,减轻子宫内炎症。总之,打肝素为胚胎着床和发育提供保障,提高移植成功率与妊娠可能性。

科普文章 2025-03-13

长时间哭泣对宝宝是否有影响

长时间哭泣对宝宝有诸多不良影响。声带持续震动摩擦,易充血、水肿,影响发育;呼吸频率加快且不规律,可能引发呼吸性碱中毒;胃肠道蠕动异常,会出现消化不良症状;还会使宝宝缺乏安全感,影响性格发展;此外,会让宝宝难以入睡且易惊醒,影响睡眠和身体发育。家长需及时查找原因并安抚,避免宝宝长时间哭泣,保障其健康成长。

科普文章 2025-03-13

下奶公鸡汤需要放调料吗

下奶公鸡汤一般可放调料,但需适量并选合适种类。合适调料能提升口感、增加食欲,重口调料可能影响下奶及产妇恢复。可放葱、姜、蒜去腥提味,少量盐调节味道;应避免辣椒、花椒等辛辣调料和八角、桂皮等热性调料。调料用量要适度,以清淡为宜。如此既能保证口感,又利于产妇下奶和身体恢复。

科普文章 2025-03-13

产妇坐月子是否应该补钙

产褥期即通常所说的坐月子,产妇是否需要补钙要依自身情况而定。若孕期缺钙、产后有缺钙表现或为母乳喂养,为自身恢复和宝宝发育需补钙,可多吃高钙食物,必要时遵医嘱服钙剂;若孕期钙摄入足、产后饮食均衡且无明显缺钙症状,可能无需额外补钙。产妇应关注自身状况、定期体检,不确定时可咨询医生并检查,科学补钙。

科普文章 2025-03-13

冻胚单胎多的原因是什么

冻胚单胎多与多种因素有关。胚胎自身发育方面,优质胚胎多以单胎着床;移植操作上,医生选优质胚胎单移以提高成功率、降低多胎风险;良好的子宫内膜环境利于单个胚胎着床;合适的激素水平为单个胚胎提供发育环境,不利多胚胎着床。总之,冻胚单胎多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了解原因助患者理解移植过程与结果。

科普文章 2025-03-13

预产期过两天尿频是否正常

预产期过两天尿频多数为正常现象,也可能异常。正常情况包括胎儿入盆,胎头压迫膀胱致其容量减小;孕期激素变化影响泌尿系统,使输尿管蠕动减慢。异常情况有泌尿系统感染,除尿频还伴有尿急、尿痛等症状;羊水渗漏也可能被误认。若仅尿频多属正常,若伴有其他不适,可能异常,需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处理。

科普文章 2025-03-13

节育环能避孕的原因是什么

节育环是安全有效的避孕方式,主要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受孕过程来实现避孕。一是改变宫腔环境,引发局部无菌性炎症,使内膜不利于受精卵着床;二是影响受精卵着床,改变宫腔液体环境和输卵管蠕动;三是吞噬精子,减少进入输卵管的精子数量;四是影响精子获能,释放的物质降低精子受精能力。这些机制共同作用,阻止精卵结合及受精卵着床。

科普文章 2025-03-13

宫颈口分离是什么意思

宫颈口分离指宫颈内口原本贴合状态分开,超声检查可发现,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分离常见于月经期、孕期临近分娩时,是正常现象。病理性分离原因多样,如宫颈机能不全、宫腔积液积血或占位、妇科手术损伤等。若发现宫颈口分离且有腹痛、阴道异常出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治疗。

科普文章 2025-03-13

刚怀孕发现盆腔积液是否严重

刚怀孕发现盆腔积液是否严重取决于积液性质、量及孕妇症状。生理性盆腔积液一般少于100毫升,由盆腔脏器分泌液体形成,无不适,不严重,可自行吸收。病理性盆腔积液由疾病引发,量多,孕妇有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可能影响胎儿,较严重。可通过超声等检查诊断。孕妇不必过度紧张,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治疗。

科普文章 2025-03-13

上环为什么能起到避孕作用

上环即放置宫内节育器,能起到避孕作用。其避孕机制主要有:一是改变子宫内环境,使子宫液成分改变,不利受精卵发育;二是影响精子活动,炎症细胞吞噬精子,降低其活性与数量;三是阻碍受精卵着床,使内膜发生炎症反应干扰着床;四是部分含药节育器干扰激素水平,影响内膜生理变化。但上环避孕并非百分百有效,有失败率,还可能有副作用,需定期检查。

科普文章 2025-03-13

怀孕时自慰对孩子是否有影响

怀孕时自慰不一定影响孩子,与孕期阶段、自慰方式和卫生情况相关。孕早期自慰可能引发宫缩致流产,晚期可能增加早产风险,中期相对稳定,适度自慰影响小。自慰方式不当、不注意卫生,会刺激子宫、引发感染,影响胎儿。总体而言,早晚期应谨慎或避免,中期适度自慰需注意方式卫生,有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13

小孩疱疹病毒阳性还能要吗

小孩疱疹病毒阳性不一定不能要。多数情况下,症状轻、未累及重要脏器的患儿,用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控制病情;部分感染严重者可能有神经系统等并发症及后遗症,但可通过康复训练改善;极少数重症患儿预后差,可能危及生命或有严重功能障碍。是否继续抚养要综合病情、家庭经济与护理能力等因素考量,建议与医生充分沟通后做合适决定。

科普文章 2025-03-13

避孕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避孕环通过多种机制实现避孕,不同类型作用机制有差异。一是改变宫腔内环境,引发无菌性炎症,使炎性渗出物不利受精卵着床;二是影响受精卵着床,改变内膜形态和功能;三是部分释放铜离子,对精子产生毒性;四是干扰受精过程,影响输卵管蠕动;五是含孕激素的避孕环释放激素,阻碍精子通过、抑制内膜生长。总体围绕阻止精卵结合、防止着床,是安全有效的避孕方式。

科普文章 2025-03-13

刚怀孕吃布洛芬是否有影响

刚怀孕吃布洛芬一般可能有影响。布洛芬是孕期慎用药物,在怀孕初期服用,可能干扰胚胎正常发育、增加胎儿畸形几率,还会使孕妇出现恶心等不适。其影响程度因服用剂量、时间等而异,小剂量短时间服用影响可能较小,反之危害更大。孕期用药要谨慎,若服用了布洛芬,需及时就医检查评估,保障母婴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