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嗓子疼流鼻涕应该吃什么药

焦鲁霞
焦鲁霞 主任医师 妇产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感冒嗓子疼流鼻涕可选择解热镇痛药、减充血剂、抗组胺药和镇咳祛痰药等。解热镇痛药可缓解咽痛、发热等症状,减充血剂能减轻鼻充血,抗组胺药可减少流涕、打喷嚏,镇咳祛痰药可缓解咳嗽、咳痰。不过,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1. 解热镇痛药:常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能抑制体内前列腺素合成,有解热、镇痛作用,可缓解咽痛、发热、头痛等症状,用药时需按说明书或遵医生指导。 2. 减充血剂:盐酸伪麻黄碱可使鼻黏膜血管收缩,减轻鼻充血,缓解鼻塞、流鼻涕症状,但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使用前要咨询医生。 3. 抗组胺药: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可阻断H1受体,减少过敏反应,缓解打喷嚏、流鼻涕症状,可能有嗜睡等副作用,服药期间不宜驾车。 4. 镇咳祛痰药:若咳嗽、咳痰明显,可用右美沙芬、氨溴索,右美沙芬能抑制咳嗽中枢,氨溴索可稀释痰液,促进排出。 感冒嗓子疼流鼻涕,可根据症状选择合适药物。解热镇痛药、减充血剂、抗组胺药和镇咳祛痰药等有不同功效。但每个人病情和体质有差异,用药前最好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安全、合理用药,促进身体康复。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怀孕孕酮值低吃什么补充快

怀孕孕酮值低可通过食物与药物补充。食物中,大豆含大豆异黄酮、猕猴桃含维生素C和E等,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或促进孕酮分泌,但补充效果有限。药物方面,黄体酮胶囊可提高孕酮含量,地屈孕酮片能防止相关病变,但都要严格遵医嘱。若孕酮过低,不能仅靠食物,需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孕妇应采取科学措施补充孕酮。

科普文章 2025-03-12

隆鼻后感觉鼻子歪的原因是什么

隆鼻后鼻子歪不一定异常,恢复期肿胀导致的视觉歪斜多会随消肿恢复,恢复后仍歪则可能复发。原因包括手术操作不当、术后护理不佳、外力碰撞、自身组织因素、瘢痕挛缩等。治疗方法有调整睡姿、按摩、热敷、玻尿酸填充、假体修复等。出现鼻子歪要及时与医生沟通,操作及医美治疗都需谨慎,术后要做好护理和复查。

科普文章 2025-03-12

怀孕时雌二醇高有哪些危害

怀孕时雌二醇高危害多。一是影响胎儿发育,刺激过度生长、增加发育异常几率;二是增加孕妇患病风险,使血压、血糖代谢异常,易患高血压、糖尿病;三是引发不良妊娠结局,增加早产、流产可能性;四是造成身体不适,导致水肿、静脉曲张。因此,孕妇要定期产检,监测雌二醇水平,异常时及时就医保障母婴安全。

科普文章 2025-03-12

鼻子打玻尿酸会影响眼睛吗

鼻子打玻尿酸是常见医美手段,规范操作一般不影响眼睛,但若操作不当或遇特殊情况则可能有影响。影响因素包括操作规范、血管情况、玻尿酸特性、个体差异和术后护理。如操作失误可能致眼动脉栓塞,个体炎症反应可能扩散至眼周等。为降低风险,要选正规机构和有经验医生,做好术后护理,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12

怀孕40周产检项目有哪些

怀孕40周已到预产期,产检项目包括常规检查、胎心监护、超声检查、宫颈检查和骨盆测量,这些检查能了解孕妇和胎儿状况,判断是否适合顺产。常规检查了解孕妇基本情况和胎儿位置,胎心监护评估胎儿健康,超声检查为分娩方式提供依据,宫颈检查判断分娩可能性,骨盆测量确定能否自然分娩。孕妇应重视此次产检,为顺利分娩做好准备。

科普文章 2025-03-12

吃减肥药是否有用

吃减肥药对部分人有减重作用,但其效果因人而异,且可能有副作用、停药后易反弹。减肥药主要分三类:抑制食欲类影响中枢使服药者有饱腹感,减少热量摄取;增加代谢类加快新陈代谢,使身体消耗更多热量;减少脂肪吸收类抑制胃肠道对脂肪吸收,减少热量储存。不过,减肥药可能引发失眠、心悸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损害器官,应结合健康饮食和运动。

科普文章 2025-03-12

子宫里长疙瘩是什么

子宫里长疙瘩指子宫内出现异常肿物,可能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肉瘤等情况,病因多与激素水平、炎症等有关,症状表现不一,有的可能无症状,有的会影响月经和生育。如子宫肌瘤是良性肿瘤,多数无症状;子宫腺肌病有进行性加重痛经等症状;子宫内膜息肉可致异常子宫出血;子宫肉瘤是恶性肿瘤,症状有阴道不规则流血等。发现后应及时就医诊断治疗。

科普文章 2025-03-12

假体移位是否会引起鼻子发炎

假体移位有可能引起鼻子发炎,但并非必然。移位会导致局部组织受牵拉、压迫,破坏稳定结构,影响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具体而言,组织损伤、血液循环障碍、细菌感染、免疫反应都可能引发炎症。若移位程度轻、身体抵抗力强,可能不发炎。发炎后可能出现多种症状,严重时问题更棘手。术后要做好护理,选正规机构手术,有异常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12

抽脂后身体是否会肿胀

抽脂是通过器械吸出皮下脂肪碎块。术后肿胀因手术致皮下组织损伤,受多因素影响。抽脂部位上,脂肪多的部位肿胀更明显、持续久;个人体质不同,恢复能力影响肿胀程度与消退时间;手术创伤小则肿胀轻;正确术后护理可减轻肿胀。一般肿胀数天至数周消退,完全消肿需1 - 3个月。术后要做好护理、注意饮食和休息,定期复查。

科普文章 2025-03-12

抽脂是否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抽脂是通过微小切口、负压吸引抽出多余脂肪的医美手术,但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会损伤血管神经;术后可能出现感染、皮肤凹凸不平、血清肿等问题;远期会影响代谢、增加心血管病风险,还可能体重反弹。个体差异、医生技术和医院设备也会影响手术。术前应全面检查,术后需遵医嘱护理,选正规机构和有资质医生以降低风险。

科普文章 2025-03-12

假体隆鼻感染了能否痊愈

假体隆鼻感染后多数可痊愈,取决于感染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感染轻、治疗及时痊愈可能性大,如轻度感染炎症局限易控制,早期用抗生素可防加重。治疗方法有药物(如头孢呋辛等)和手术(严重时取出假体),但都有一定风险。术后护理很关键,要保持伤口清洁。总体而言,综合考量各因素并合理治疗、护理,能提高痊愈几率。

科普文章 2025-03-12

大龄产妇适合做什么检查

大龄产妇适合做超声、唐氏筛查、无创DNA检测、羊水穿刺和血糖血压检查。超声可观察胎儿发育,唐氏筛查评估唐氏综合征风险,无创DNA检测精准判断染色体异常,羊水穿刺诊断胎儿染色体疾病,血糖血压检查监测孕期健康。不过,羊水穿刺有一定风险。这些检查从多方面保障孕期安全,建议大龄产妇按要求做好各项检查。

科普文章 2025-03-12

做内吸眼袋后眼睛睁不开怎么办

内吸眼袋后短时间眼睛睁不开多为正常,由肿胀、疼痛等引起,一般不复发;长时间睁不开则不正常,可能因感染、手术损伤等复发。形成原因包括术后肿胀、疼痛刺激、感染炎症、手术损伤。治疗方法有冷敷、热敷、眼部热玛吉、二氧化碳激光治疗、透明质酸钠注射等。术后要注意眼部护理和饮食,症状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12

奶水不足应该吃什么补奶

补奶即促进乳汁分泌,奶水不足可通过饮食调节。可摄入富含蛋白质的瘦肉、蛋类等,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如菠菜、苹果;每周喝2 - 3次猪蹄汤等汤类;还可在炖汤时加通草等中药材,用量遵医嘱;花生等食物也有催奶作用。合理饮食搭配利于促进乳汁分泌,但因个体差异效果不一定相同,若情况未改善需及时咨询医生。

科普文章 2025-03-12

剖腹产42天验血是做什么检查

剖腹产42天验血是评估产妇身体恢复的重要方式,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传染病筛查等项目。血常规可了解贫血及感染情况,凝血功能评估凝血状态,肝肾功能查看代谢和解毒功能,血糖排查糖尿病,传染病筛查检测潜在感染。这些检查能及时发现产妇身体问题,给予治疗和指导,保障产后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2

打完玻尿酸针眼出血是否有事

打完玻尿酸针眼少量出血一般没事,多因穿刺损伤血管,适当按压可止血。若出血量大、不易止血,可能损伤较大血管或凝血功能有问题;出现淤青肿胀,是血液渗出到周围组织;疼痛加剧且不缓解,可能有感染或其他并发症。无论哪种异常,都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医生会评估处理,保障治疗安全和效果。

科普文章 2025-03-12

打促排卵针有哪些副作用

打促排卵针存在多种副作用,影响女性身体健康。如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可致卵巢增大、腹水等,严重时危及生命;多胎妊娠增加孕妇和胎儿并发症风险;内分泌紊乱会造成月经失调等;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增加肿瘤风险,但关联尚不明确;还会引起注射部位疼痛等局部不适。使用前应了解利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降低风险。

科普文章 2025-03-12

玻尿酸针眼出血多是否会栓塞

玻尿酸针眼出血多不一定导致栓塞,受多种因素影响。若因刺破小血管出血多,不一定引发栓塞;眼部、鼻部等血运丰富部位,出血多更易致栓塞。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可降低风险,本身凝血功能异常者栓塞可能性增加。及时正确按压止血可减少血栓形成。注射应选专业医生,术后密切关注并正确处理针眼出血。

科普文章 2025-03-12

怀孕时高血压能吃什么药

怀孕时高血压用药要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对胎儿影响小的药。常用拉贝洛尔和硝苯地平,前者是肾上腺素能阻滞剂,降压且副作用少,不影响子宫胎盘循环;后者为钙通道阻滞剂,起效快、降压好,孕期使用较安全。孕妇需严格遵医嘱确定剂量和疗程,不可自行增减或停药,以保障母婴安全。

科普文章 2025-03-12

针眼淤青是怎么回事

针眼淤青指针刺部位淤血、青紫,较常见且不一定复发,复发可能与凝血异常、按压不当等有关。其形成原因包括血管损伤、凝血异常、按压不当、药物影响和疾病因素。治疗方法有冷敷热敷、涂抹药膏、按摩、光子嫩肤、射频治疗等。恢复期间要注意针刺部位护理,医美治疗后需防晒等,若淤青久不消退或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