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盆底肌和阴道肌训练有必要吗

焦鲁霞
焦鲁霞 主任医师 妇产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一般情况下,做盆底肌和阴道肌训练是有必要的,可改善盆底功能、提升性生活质量、预防疾病、促进产后恢复等。 1. 改善盆底功能:盆底肌支撑着膀胱、子宫等脏器,训练可增强其力量和弹性,改善其功能,避免脏器脱垂。 2. 提升性生活质量:阴道肌训练能增强阴道的收缩能力,提高夫妻双方在性生活中的感受,有助于提升性生活质量。 3. 预防疾病:坚持训练可以预防压力性尿失禁等疾病,尤其对中老年女性,能减少漏尿等困扰。 4. 促进产后恢复:女性分娩后盆底肌和阴道肌会受到不同程度损伤,训练可促进其恢复,帮助身体复原。 5. 提高生活质量:健康的盆底肌和阴道肌对整体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能让女性更自信舒适地生活。 做盆底肌和阴道肌训练益处颇多,无论是预防疾病、促进产后恢复,还是提升生活质量都有重要意义。建议女性重视这方面的训练,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训练方法并长期坚持,以维护盆底和阴道的健康。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孕酮低出血能否保住孩子

孕酮低出血能否保住孩子受多因素影响。出血程度方面,少量出血、腹痛不明显,保住几率高,大量出血、腹痛剧烈则难度大。胚胎质量好,经治疗多可继续妊娠,存在严重染色体异常则保住可能性小。及时治疗干预,补充孕酮可提高成功率。孕妇身体状况好利于保胎,有严重基础疾病会增加难度。总之,出现情况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

科普文章 2025-03-01

孕期得了腱鞘炎会自愈吗

孕期得了腱鞘炎有自愈可能,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不一定能自愈。具体和病情程度、护理情况、身体恢复能力相关。病情轻、注意护理、身体恢复能力强者自愈机会大,反之自愈可能性小甚至无法自愈。总之,孕期腱鞘炎自愈情况因人而异,孕妇需关注自身状况,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处理。

科普文章 2025-03-01

孕妇头晕脚软是高血压导致的吗

孕妇头晕脚软不一定由高血压导致。多种因素可引发此症状,如高血压会影响脑部供血,还伴有头痛等;低血糖因新陈代谢加快所致,进食可缓解;贫血因孕期营养素需求增加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在久蹲或久坐起身时出现;过度劳累等生理因素也会导致。孕妇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在医生指导下处理,保障母婴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01

孕妇膝盖受伤能否擦膏药

孕妇膝盖受伤一般不建议擦膏药。多数膏药含活血化瘀成分,如麝香、乳香、没药等,可能致流产或早产,威胁胎儿健康;孕妇孕期身体敏感,膏药的药物成分和贴剂材质易引发过敏,带来不适;且不同孕妇身体状况有别,使用膏药的反应难以预估。孕妇受伤关乎母婴健康,应及时就医,遵医嘱处理。

科普文章 2025-03-01

孕期屁股疼痛是否正常

孕期屁股疼痛多数为正常现象,也可能异常。生理变化如激素水平改变致骨盆关节、韧带松弛,胎儿压迫坐骨神经,以及孕妇缺钙都可引发疼痛,这些多属正常。但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等疾病也会疼痛,这就不正常。缓解可适当休息、热敷、按摩并注意补钙。若疼痛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处理。

科普文章 2025-03-01

生完孩子一年半做骨盆修复还有用吗

生完孩子一年半做骨盆修复有用,只是效果可能不如产后早期。骨盆修复能改善生育导致的骨盆问题,其效果受修复时间、个人身体状况、修复方法等影响。产后一年是骨盆修复黄金期,一年半修复虽错过最佳时间但仍有效,只是耗时或更长。个体身体恢复能力有别,修复效果也不同。常见修复方法多样,需因人而异。总之,此时修复仍有意义,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科普文章 2025-03-01

怀孕耻骨疼痛时可以散步吗

怀孕耻骨疼痛能否散步取决于疼痛程度。疼痛较轻时,适当散步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缓解疼痛;疼痛严重时,散步会增加耻骨联合处压力,加剧疼痛,影响健康,应多休息。散步时要选平坦路面,控制速度和时间。若散步中不适,需立即停止并就医。孕妇要关注自身状况,保障自身和胎儿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01

怀孕耻骨疼痛能否散步

怀孕耻骨疼痛时能否散步要依疼痛程度和自身状况判断。轻微疼痛时,适当散步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利于缓解疼痛和分娩;严重疼痛时散步会加重症状,应多休息。散步时要选平坦路面、穿舒适鞋,控制速度和时间在20 - 30分钟。还可借助托腹带,若散步中疼痛加剧或不适需立即就医,保障母婴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01

内骨盆是凸的剖腹产一胎后二胎能顺产吗

内骨盆凸起是骨盆形态异常表现。剖腹产一胎后二胎能否顺产需综合判断。骨盆方面,凸起程度轻、其他径线正常有顺产可能,严重则不适合;子宫方面,瘢痕愈合好顺产较安全,愈合不佳有破裂风险;胎儿方面,大小合适、胎位正常顺产机会大。二胎前要全面产检,孕妇应遵循医生建议选分娩方式,保障母儿安全。

科普文章 2025-03-01

内骨盆是凸的情况下剖腹产一胎后二胎能否顺产

内骨盆凸指骨盆形态有异常凸起,头胎剖腹产、内骨盆有凸起时,二胎不一定能顺产,需综合多方面判断。骨盆方面,凸起轻、其他径线正常有顺产条件,凸起明显则风险大;子宫方面,瘢痕愈合好顺产可能性增加,愈合不佳则不适合;胎儿方面,大小适中、胎位正常利于顺产,反之风险升高。产妇孕期应定期产检,与医生沟通,由医生评估分娩方式保障母婴安全。

科普文章 2025-03-01

孕晚期贫血90能顺产吗

孕晚期贫血90g/L属轻度贫血,能否顺产需综合判断。贫血本身虽可能使孕妇耐力下降、恢复慢,但不严重影响顺产。胎儿大小与胎位、产道条件、孕妇身体状况等也是重要因素,胎儿过大或胎位异常、产道条件不佳会增加顺产难度。此外,分娩中可能突发状况。总之,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孕妇应定期产检、与医生充分沟通以选合适分娩方式。

科普文章 2025-03-01

孕晚期贫血90能否顺产

孕晚期贫血90克/升能否顺产需综合判断。此为轻度贫血,会使孕妇耐受力和对出血耐受性变差,但不代表不能顺产。胎儿大小、胎位及有无缺氧,孕妇身体状况和产力,产道是否正常等,均影响顺产可能性。医生会全面评估并给出建议,孕妇需积极配合治疗和检查,为分娩做好准备。

科普文章 2025-03-01

怀孕晚期血小板低生孩子是否会大出血

怀孕晚期血小板低生孩子不一定会大出血,其受多种因素影响。血小板降低程度方面,轻度降低大出血可能性小,严重降低则易引发。凝血功能正常可弥补血小板不足,异常则加大风险。分娩方式上,顺产出血可能小,剖宫产风险更高。此外,孕妇身体状况等也有影响。虽有风险但并非绝对,孕妇要配合检查,医生会制定方案保障分娩安全、降低风险。

科普文章 2025-03-01

精子存活率低是否有机会怀孕

精子存活率低仍有怀孕机会,但概率降低且可能有胚胎发育异常等问题。怀孕几率受多因素影响,包括存活率数值,若极低则怀孕机会大减;精子活力好,即便存活率低也更易与卵子结合;女方身体状况佳会增加怀孕几率,反之难度加大。与正常情况相比,受孕概率明显降低,且胚胎有发育异常、流产风险。备孕双方应全面检查,男方需积极改善与治疗。

科普文章 2025-03-01

孕酮低吃药能补上来吗

孕酮低吃药大多能补上来,但存在个体差异,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药物可直接增加孕酮水平,不过不同人吸收能力不同,效果有别。若是黄体功能不全,药物补充效果可能较好,胚胎发育异常则单纯吃药不一定有效。常用地屈孕酮、黄体酮胶囊,具体遵医嘱。用药时需定期查孕酮值并调整方案。总体,合理用药和监测可调整孕酮水平,特殊情况或需综合措施。

科普文章 2025-03-01

41周入盆胎心170是否有问题

怀孕41周胎儿入盆且胎心170次/分钟可能有问题。正常胎心率为110 - 160次/分钟,高于此范围或有异常。原因包括胎儿宫内缺氧,如胎盘功能减退、脐带绕颈;孕妇身体状况不佳,如发热、甲亢;胎儿自身因素,如活动、心脏发育异常等。需及时做胎心监护、超声检查等评估。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会对症处理,保障胎儿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01

怀孕时可以按摩足三里吗

怀孕时一般不建议自行按摩足三里,虽其是重要穴位,但孕期按摩有潜在风险。随意按摩可能刺激穴位,引起子宫收缩,增加流产或早产风险,且不同孕妇反应有差异,体质弱或有流产史者更易受影响。若有缓解不适等需求,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谨慎操作,也可选择温和运动、调整饮食作息等替代方法。总之,孕期按摩足三里务必谨慎,确保母婴安全。

科普文章 2025-03-01

梅毒治疗后生孩子是否会感染

梅毒治疗后生孩子不一定会感染,与治疗效果、病情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治疗效果好、血清学检查转阴,生孩子感染可能性低;早期梅毒治疗对胎儿影响小,晚期则风险高;孕期定期监测可降低感染几率;再次感染会增加胎儿风险;顺产感染风险可能高于剖宫产但非绝对。彻底治愈且控制好病情可降低感染风险,孕期需严格产检,有异常遵循医嘱保障母婴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01

鼻骨欠清晰是否要做脐带穿刺

鼻骨欠清晰不一定需做脐带穿刺,要结合多因素判断。早孕期鼻骨显示不清较常见,可中孕期复查;若鼻骨大致正常无其他异常,不一定做;鼻骨缺失或异常、合并其他超声软指标异常、孕妇为高龄时,可能需进一步检查。总之,是否做脐带穿刺不能一概而论,需综合多因素,在医生指导下选合适检查明确胎儿状况。

科普文章 2025-03-01

鼻骨欠清晰是否需要做脐带穿刺

鼻骨欠清晰不一定需做脐带穿刺,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可先多次超声复查明确鼻骨情况;考虑孕周因素,孕周小可等待合适孕周再查;若伴有其他结构畸形或染色体异常软指标,可能需进一步检查;还可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家族病史;同时考虑孕妇年龄、既往孕产史等情况。总之,应综合判断,在医生指导下权衡检查必要性与风险,保障胎儿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