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过高是一种症状,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功能受损后导致的下降引起的尿液中大量蛋白的现象,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病及继发性肾病患者,尿蛋白过高会加重肾病进展、引发低蛋白血症等问题,尿蛋白过高多见于以下疾病:
1、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疾病,主要是因为炎症感染后免疫复合物或循环复合物沉积于肾脏后导致介导性炎症反应,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情况。如果是长期的大量蛋白尿,得不到缓解,会加速肾炎进展,在数年后即可发生慢性肾衰竭或尿毒症等问题。
2、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糖代谢紊乱性疾病,多数糖尿病患者在发病10年左右,有可能出现糖尿病肾病并发症,一旦肾功能损害即可表现有尿蛋白阳性,出现尿蛋白阳性在排除生理性原因后既要考虑是肾功能受损,需要高度重视,坚持有效治疗糖尿病和消除蛋白尿,延缓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发生。
3、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得不到血压的有效控制,导致肾脏动脉血管硬化,影响肾脏血液供应,逐渐引起肾功能异常而出现尿蛋白过高的现象,有效控制血压增高,则可以延缓肾功能受损的程度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等情况。
4、肾病综合征
临床表现主要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发现患者存在肾病综合征,要积极进行肾穿刺活检,必要的时候需要用激素或者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