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呈增生性改变是什么意思

种轶文
种轶文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三甲
子宫内膜呈增生性改变是指子宫内膜的细胞过度生长,出现异常增厚的现象。这可能与激素失衡、长期无排卵、肥胖等因素有关,有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等类型,部分存在恶变风险,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和处理。 1. 激素失衡: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缺乏孕激素的拮抗,会刺激子宫内膜不断增生。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激素分泌紊乱,易出现这种情况。 2. 长期无排卵:正常排卵后会形成黄体,分泌孕激素调节子宫内膜。无排卵时,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作用,就会增生,像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时易发生。 3. 肥胖因素: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可储存雌激素,外周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子宫内膜增生。 4. 增生类型:单纯性增生相对常见,恶变可能性低;复杂性增生的细胞形态和结构更复杂,恶变风险相对较高。 5. 处理方式:需进一步检查评估,如进行诊断性刮宫等。若有恶变风险,可能需手术等治疗;若无恶变风险,可通过调整激素等方法改善。 子宫内膜呈增生性改变是一种需要重视的子宫内膜状态,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不同类型的增生性改变有着不同的恶变风险,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准确诊断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宫颈糜烂手术后脱痂几天会干净

宫颈糜烂手术后脱痂通常 7 - 14 天干净,此为常见治疗方式后的过程。脱痂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手术创面大小及患者恢复能力是关键,创面大脱痂久,恢复力强则相对快。若脱痂超 14 天或伴大量出血、异味等异常需就医。术后要保持外阴清洁防感染,1 - 2 个月内避免性生活,且定期妇科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

科普文章 2020-07-17

怀孕来月经是怎么回事

怀孕来月经可能由受精卵着床、激素水平波动、宫颈息肉、先兆流产、宫外孕等原因引起,也可能是葡萄胎、子宫肌瘤所致。对应治疗方法包括休息、补充孕激素、手术切除息肉、保胎、终止妊娠等。孕妇出现类似情况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治疗。此外,孕妇要注意休息、稳定情绪、保持卫生、均衡饮食,并定期产检。

科普文章 2020-07-17

大姨妈来了可以体检吗

“大姨妈”指女性月经,月经期间部分体检项目可做,部分不适合。常规体格检查(如身高、体重等)及大部分血液检查(如血常规等)可进行,不过凝血功能检查可能受影响。妇科检查(如阴道检查等)不宜在月经期间做,易干扰结果且易感染。月经期间体检需提前告知医生,且要注意休息保暖,因其身体较虚弱。

科普文章 2020-07-17

巧克力囊肿多大算严重

巧克力囊肿即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囊肿直径超 5 厘米较严重。直径小于 5 厘米症状较轻,可药物保守治疗;超过 5 厘米易破裂、扭转致急腹症,影响生育致不孕,需手术等积极治疗。患者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囊肿大时更应注意),且定期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囊肿变化。

科普文章 2020-07-17

怀孕头晕是怎么回事

怀孕头晕可能由早孕反应、睡眠不足、低血糖、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等原因引起,也可能是颈椎病、脑供血不足所致。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保证睡眠、补充营养、适当运动、监测血压等,不同原因对应具体措施。孕妇头晕时要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保持空气流通,定期产检。若症状频繁或伴其他不适,需立即就医。

科普文章 2020-07-17

哺乳期会排卵吗

哺乳期有可能排卵,存在多种影响因素。产后未恢复月经时部分女性卵巢已恢复排卵,产后 6 个月内较常见;纯母乳喂养且喂奶频繁、间隔短时排卵可能性低但不排除;混合喂养添加辅食或配方奶后排卵可能性增加。哺乳期即使月经未恢复也可能排卵,性生活需采取避孕措施,如使用避孕套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短效避孕药,要注意药物对哺乳的影响。

科普文章 2020-07-17

宫寒会导致月经推迟吗

宫寒是中医说法,指女性肾阳不足致胞宫失温煦及一系列症状。宫寒严重会影响子宫气血运行致经血凝滞,月经推迟、量少、痛经;宫寒较轻对月经周期影响不大,月经性状可能颜色暗、有血块。此外,精神压力等其他因素也会致月经推迟,不能单纯认定是宫寒。宫寒还影响受孕,子宫环境偏寒不利于受精卵着床,备孕时应重视调理。

科普文章 2020-07-17

女生经期可以同房吗

女生经期通常不宜同房。一是易引发感染,经期宫颈口开放,病原体易入子宫腔引发妇科炎症;二是会导致经血逆流,可能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成痛经、不孕等;三是会加重经期不适,使腹痛、腰酸等症状加剧。经期女性身体脆弱,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剧烈运动,保证休息,饮食上多吃温热有营养食物,忌生冷辛辣。

科普文章 2020-07-17

宫腔积液严重吗

宫腔积液严重程度依多因素判断。生理性多在经期或排卵后,积液少为正常生理现象,无需特殊治疗可自行吸收。病理性由多种疾病引起较严重,积液大影响子宫功能致腹痛、月经不调等,需针对病因治疗,炎症可用头孢克肟等抗生素及妇科千金片等中成药辅助,具体用药遵医嘱。患者应定期复查积液量变化,出现腹痛等症状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0-07-17

子宫里面有囊肿严重吗

子宫囊肿严重程度取决于多因素。囊肿小且无症状通常不严重,可能为生理性,定期复查即可。囊肿大或引起症状则相对严重,会压迫周围组织致腹痛、月经不调等,需治疗,如手术切除。药物方面,桂枝茯苓丸可活血化瘀消癥,小金丸有散结消肿功效,都需遵医嘱用药。子宫囊肿常见,发现后不必惊慌,及时就医确定具体情况以采取合适措施。

科普文章 2020-07-17

如何让大姨妈快点来

有多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月经快点到来,但效果因人而异且需谨慎对待。首先生活方式上规律作息与适当运动有助于调节内分泌。饮食方面食用温热营养食物,避免不良饮食习惯。心情上保持舒畅很重要。药物干预如黄体酮、益母草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总之要考虑个体差异,药物调节更要谨慎。

科普文章 2020-07-19

做人流前可以吃东西吗

人流术前不可吃东西,因麻醉后易呕吐致胃内容物反流引发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术前除禁食外,也勿饮酒抽烟,要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术后应注意休息,适当增加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等,同时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科普文章 2020-07-19

输卵管系膜囊肿是什么

输卵管系膜囊肿可能由先天性输卵管发育异常、局部炎症、周围组织压迫、内分泌失调、细胞异常增生等原因引起,也可能与输卵管损伤、遗传、寄生虫感染有关。治疗方法有复查、中药调理、穿刺抽液、手术、物理治疗等。不同病因治疗有所差异,发现后应及时就医,日常要保持良好习惯,有症状不要自行判断,要尽快就医。

科普文章 2020-07-19

怎样促进排卵

促进排卵可从生活方式与医疗干预着手。健康生活习惯方面,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激素水平。饮食上均衡摄入含抗氧化物质食物与蛋白质食物有积极影响。适当运动如每周3 - 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压力利于排卵正常。医疗手段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但有副作用。综合来看,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础,必要时采用医疗手段。

科普文章 2020-07-19

排卵有哪些症状

排卵时可能有基础体温变化、宫颈粘液改变、下腹部疼痛、性欲改变和阴道少量出血等症状。基础体温排卵后因孕激素作用升高0.3 - 0.5℃;宫颈粘液接近排卵期变得稀薄等利于精子进入;下腹部疼痛是卵泡破裂等所致;性欲改变与激素水平有关;阴道少量出血是雌激素下降导致。这些症状有助于了解生理周期,不过不是每个女性都有,准确判断排卵还可借助其他方法。

科普文章 2020-07-19

生理期体重会增加吗

生理期通常指女性月经期,部分女性经期会体重增加,与激素水平、饮食习惯、运动量等因素有关。激素水平波动,雌激素促钠水潴留致体重上升约 1 - 2 千克;经期食欲增,运动量减致热量堆积;应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盐高脂高糖食物,适当舒缓运动如散步,助维持体重稳定。

科普文章 2020-07-19

崩漏会自愈吗

一般情况下崩漏有自愈可能,取决于多种因素。内分泌失调致崩漏,短期激素波动在自身调节机制下可能自愈,可借反馈调节系统调整激素水平使月经正常;情绪过度紧张等致崩漏,情绪改善、生活规律后身体机能可自行调整而自愈;轻度子宫内膜局部异常致崩漏,子宫内膜随月经周期推进可自行修复而止血。崩漏复杂,虽有自愈可能但不应忽视,若持续时间长、出血量大或伴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防延误病情致贫血等严重后果。

科普文章 2020-07-19

女人在什么时候排卵

正常育龄女性排卵日在下次月经来潮前 14 天,前 5 天后 4 天也可能排卵,大概在下次月经来潮前 19 天到前 10 天。月经周期平均 28 天,从月经第一天起算,到下次月经前 14 天左右为排卵期,基于内分泌规律,卵泡发育成熟致雌激素水平升高形成高峰促使卵泡破裂排卵。月经周期不规律则难准确判断排卵期。长时间无法确定或有生育需求未受孕者建议就医检查。想要受孕可通过测量基础体温、观察宫颈粘液辅助判断排卵期。

科普文章 2020-07-19

hpv33阳性是很普遍的吗

一般情况下 HPV33 阳性不普遍。地区方面,卫生差、性教育低地区感染率可能高;年龄上,年轻性活跃女性感染概率高,年龄增长后感染率降低;生活方式方面,多性伴侣、吸烟人群感染可能性高。HPV 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虽不普遍但应重视预防,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安全性行为很重要。

科普文章 2020-07-19

微创子宫切除手术后多久恢复

微创子宫切除术后 15 天腹部切口初步愈合,身体不适减轻,30 天左右可完全恢复正常,恢复时间与患者身体状况和年龄有关。恢复过程中若出现发热、腹痛加重、阴道异常出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术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证饮食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同时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身体变化。

科普文章 2020-07-19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