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精神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儿童多动症、强迫症、惊恐障碍等,都是有遗传现象,也就是下一代的发病率比较高。但是遗传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同卵双生子研究发现,同病率只有50%,按道理基因完全一样,发病率应该是100%。
遗传是将基因的易感性一代传给一代,精神疾病这个基因遗传不是单遗传,而是多基因遗传,这就导致精神症状的多样化,还有治病基因是否发病,与基因的“遗传度”有关系。
还有其他的遗传学现象叫“表观遗传学”,就是基因通过甲基化以及染色体的构象变化,导致遗传的易感性发生变化,目前临床治疗可能就是通过改变表观遗传学这种现象,而起到改善精神症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