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时间是指血液离开血管,在体外发生凝固的时间,原理是离体静脉血与普通玻璃试管接触以后,因子七与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最后生成纤维蛋白而导致血液凝固,用于测定血液的凝固能力,主要是测定内源性凝血途径中各种凝血因子是否缺乏,功能是否正常,或者是否有抗凝物质的增多。
凝血时间偏高,主要见于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的初筛试验,严重的因子二,五,十缺乏,肝脏病变,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纤维蛋白原缺乏,血液中存在有抗凝物质,治疗需要针对引起凝血时间偏高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在去除病因,或是停止服用抗凝药物之后,凝血时间可以逐渐的恢复正常。
另外在治疗上也可以输入新鲜的冰冻血浆,或者是凝血因子,通过凝血因子的输注和替代,来纠正凝血时间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