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怎样检查

妇科疾病检查有妇科查体、B超、白带常规、HPV和TCT等,还可能有宫腔镜、腹腔镜等特殊检查。
种轶文
种轶文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三甲
妇科疾病的检查方式有多种。一般包括妇科常规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1. 妇科常规检查:这是最基本的检查。其中妇科双合诊可以了解阴道、宫颈、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宫旁结缔组织等情况。妇科窥器检查可直接观察阴道和宫颈的状况,查看是否有炎症、溃疡、肿物等。 2. 实验室检查:白带常规检查能检测出是否存在阴道炎以及阴道炎的类型。宫颈涂片检查有助于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另外,血液检查某些激素水平可辅助诊断内分泌相关的妇科疾病。 3. 影像学检查:B超是常用的检查手段,可查看子宫、卵巢的形态、大小,判断是否有肿物、囊肿等。对于某些疾病,可能还需要进行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更详细地显示盆腔内的结构,有助于诊断一些较复杂的妇科疾病。 妇科疾病的检查方式多样,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来准确诊断妇科疾病。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引产后首次月经量多是何原因如何解决

引产后第一次月经量多可能由子宫内膜增厚、激素水平波动、子宫收缩不良、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等多种原因造成,也可能是子宫腺肌病、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膜息肉等原因。治疗方法包括休息、热敷、饮食调整、中药调理、刮宫术等。不同病因有不同治疗方式,情况复杂应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并注意经期保养。

名医问答 2025-02-08

孕妇太阳穴疼是何原因该如何解决

孕妇太阳穴疼可能由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疲劳、感冒、高血压、贫血、偏头痛等引起。睡眠不足可改善睡眠环境等,压力大要放松,疲劳需休息,感冒要注意保暖多喝水必要时遵医嘱用药,高血压需医生指导治疗。常见治疗有休息、按摩、放松心情等。情况复杂应就医,孕妇不要自行用药,疼痛不缓解或加重也要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2-08

引产后首次月经量很多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引产后第一次月经量多可能由子宫内膜增厚、激素水平波动、子宫收缩不良、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等原因导致,也可能是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凝血功能障碍等引起。治疗方法有休息、热敷、补充营养、用止血药、刮宫手术等。月经量多期间要注意多方面事项,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名医问答 2025-02-08

念珠菌阴道炎如何治疗

念珠菌阴道炎治疗有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多种方式且要消除诱因。局部用药可选择克霉唑栓、制霉菌素栓,使用需遵医嘱。全身用药适合未婚或不宜局部用药者,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但要医生诊断指导,不同患者用药剂量和疗程有差异。治疗要综合考虑患者情况,用药都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做好外阴护理及避免性生活。

名医问答 2025-02-08

引产后首次来月经量多如何应对

引产后第一次月经量多可能由子宫内膜增厚、激素水平波动、子宫收缩不良、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等引起,也可能是子宫内膜息肉等其他原因。治疗有休息、热敷、用药、刮宫术等。子宫内膜增厚可休息与用止血药;激素波动要规律作息与遵医嘱用药;子宫收缩不良可热敷与用宫缩剂;子宫内膜炎要注意卫生与用抗生素;子宫肌瘤可复查或手术。月经量多期间要注意相关事项,异常应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2-08

月经紊乱该吃什么药

月经紊乱用药需据病因选择,常见药有乌鸡白凤丸、逍遥丸。乌鸡白凤丸含乌鸡、鹿角胶等,可补气养血、调经止带,对气血两虚型月经不调有调理作用,使用要遵医嘱。逍遥丸由柴胡、当归等制成,能疏肝健脾、养血调经,适用于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也要遵医嘱。月经紊乱病因多,药物治疗外还需健康生活方式辅助改善。

名医问答 2025-02-08

孕妇太阳穴疼是何原因如何解决

孕妇太阳穴疼可能由睡眠不足、疲劳、压力大、贫血、高血压、感冒、偏头痛、低血糖等引起。睡眠不足可改善睡眠环境等,疲劳要合理休息,压力大可倾诉或参加放松活动,贫血需遵医嘱补铁,高血压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注意饮食。常见治疗有休息、按摩等,但原因复杂应就医,孕期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名医问答 2025-02-08

念珠菌阴道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念珠菌阴道炎治疗包含局部用药与生活习惯改变。药物治疗方面,克霉唑、制霉菌素是有效的抗真菌药,需遵医嘱按规定剂量和疗程使用。生活习惯上,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勤换内裤且用开水烫洗相关物品、治疗期间避免或有防护地进行性生活。综合药物与生活习惯调整才能有效治疗并防止复发。

名医问答 2025-02-08

孕妇见红了可是肚子不痛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孕妇见红但肚子不痛即阴道少量出血无腹痛,可能由受精卵着床、宫颈炎症、宫颈息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多种原因导致,也可能是胎膜早破、子宫颈癌等引起。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等常规措施。不同病因有不同治疗法,如着床无需特殊治疗,宫颈炎症可用物理或药物治疗等。孕妇要注意观察出血量变化,有异常立即就医,避免不当处理。

名医问答 2025-02-08

月经后期总是不干净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月经后期不干净可能由情绪波动、过度劳累、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多种原因导致,也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等有关。情绪波动影响激素分泌,过度劳累影响机能与激素平衡。子宫内膜炎用抗生素等治疗,子宫肌瘤药物或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综合治疗。治疗方法还有调整生活方式、中药调理等,出现此情况要及时就医并注意相关事项。

名医问答 2025-02-08

超过72小时的避孕药服用方法

超过72小时紧急避孕药效果大减但有补救措施且都非百分百有效。一是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从月经来潮第1天起每天1片连服21天,非专门紧急避孕法,开始服用越晚避孕失败风险越高且需遵医嘱。二是宫内节育器,无保护性行为后5天内放置有效,需专业医生操作且要根据个体情况判断是否适合。总之超72小时避孕方法有限且效果难保证,怀疑怀孕应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2-08

每次来月经前一周痒是何原因该如何解决

月经前一周痒的原因包括局部清洁不到位、内裤材质不合适、激素水平波动、阴道菌群失调、霉菌性阴道炎等,也可能是滴虫性阴道炎、外阴营养不良、过敏等。治疗方法有注意个人卫生、更换内裤、保持外阴干燥、使用外用洗剂、补充益生菌等。若出现该情况应就医,且避免搔抓、吃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心态。

名医问答 2025-02-08

白带偶尔发黄如何处理

白带发黄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像轻度炎症、生活习惯不良等。一方面可能是阴道炎症,如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若仅白带发黄无其他不适,可从生活调整,注意个人卫生,用温水清洗外阴,穿棉质透气内裤,调整饮食。若伴有异味、瘙痒等症状或持续较长时间,可能是严重炎症或其他疾病,要就医,遵医嘱用药,白带发黄不一定严重,异常时需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2-08

支原体DNA检测是如何进行的

支原体DNA检测可检测体内支原体感染,原理为检测支原体独特DNA结构。采集尿道分泌物、痰液等样本提取DNA后,用PCR技术扩增其片段,检测到特定序列表明感染。临床意义在于辅助诊断支原体引起的疾病,如肺炎、泌尿生殖道感染等,有相应症状时可助医生确定病因制定方案,是诊断支原体感染的重要依据,医生综合判断后应对。

名医问答 2025-02-08

孕妇脚肿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孕妇脚肿原因多样,可能是长时间站立、盐分摄入多、子宫压迫血管、妊娠期高血压、肾脏疾病等,也可能由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静脉血栓等引起。治疗方法有抬高下肢、控盐、穿宽松鞋、适量运动、按摩等,不同原因有不同对应治疗。脚肿可能预示多种情况,有异常应就医,要保持良好习惯并定期产检。

名医问答 2025-02-08

每次来月经前一周痒怎么回事如何解决

月经前一周痒可能由局部清洁不到位、内裤材质不适、阴道菌群失调、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引起,也可能是外阴营养不良、过敏、内分泌失调等原因。治疗包括注意卫生、换内裤、用栓剂、口服药物、外用清洗液等。不同病因有不同治疗方式,出现症状应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治疗,还要避免搔抓、不良饮食和保持规律作息。

名医问答 2025-02-08

每次来月经前一周痒是何原因如何解决

月经前一周痒的原因包括局部清洁不到位、内裤材质不适、激素水平波动、阴道菌群失调、霉菌性阴道炎等,也可能是滴虫性阴道炎、外阴营养不良、过敏等。治疗有注意个人卫生、换内裤、保持外阴干燥、用外用洗剂、补充益生菌等。如霉菌性阴道炎要用处方药。出现症状应就医,不要自行用药,日常要注意多方面卫生。

名医问答 2025-02-08

每次月经前一周痒是何原因该如何解决

月经前一周痒可能由局部清洁不到位、内裤材质不适、阴道菌群失调、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外阴营养不良、过敏等引起。局部清洁不到位需注意卫生,内裤材质不适要换棉质内裤,阴道菌群失调可用药调节,霉菌性阴道炎与滴虫性阴道炎有相应药物治疗。出现这种情况应就医,平时也要注意外阴清洁等事项增强抵抗力。

名医问答 2025-02-08

支原体dna检测是怎么进行的

支原体DNA检测用于检测体内支原体感染,原理是采集尿道或生殖道分泌物等样本提取DNA,用PCR技术扩增分析,检测到支原体特有DNA序列即表明感染。其检测意义重大,能助于早期发现感染,支原体感染可致男性尿道炎、女性阴道炎和宫颈炎等疾病且影响生育,对有症状或接触史者可辅助医生诊断与制定治疗方案。

名医问答 2025-02-08

每次来月经前一周出现痒的情况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月经前一周痒可能由局部清洁不到位、内裤材质不适、激素水平波动、阴道炎症、外阴营养不良等多种原因导致,也可能是过敏、心理压力等因素引起。不同原因有不同治疗方法,如保持清洁、换内裤、避免搔抓、就医检查用药等。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刺激与交叉感染。

名医问答 2025-02-08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