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医保目前可以实现部分统筹,但全国范围内的完全统筹仍面临政策差异、信息系统不统一、基金收支不平衡等难点。
-
政策差异与统筹层次低
我国医保以地市级统筹为主,部分地区甚至为县级统筹,导致不同地区的报销比例、药品目录和起付标准差异显著。例如,经济发达地区报销比例可达90%,而欠发达地区可能低至30%-50%,跨省结算时需按参保地政策执行。 -
信息系统与结算壁垒
各省医保平台独立运行,数据互通不足,跨省结算需协调多地系统。尽管部分省份已实现省内联网(如福建、江苏),但跨省结算仍需点对点协议,医院需对接多个医保经办机构,操作复杂。 -
基金收支不平衡风险
完全统筹可能导致医保基金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加剧区域不平衡。例如,东部六省职工医保结余占全国一半,而东北地区人均结余不足平均值一半,全面统筹可能影响基金可持续性。 -
逐步推进的解决方案
国家通过提升统筹层次(如推动省级统筹)、建设全国医保信息平台、统一药品编码等措施逐步疏通堵点。2023年跨省直接结算达1.29亿人次,政策优化已显著释放需求。
异地医保统筹是长期工程,需平衡地区差异与公平性,未来随着政策完善和技术升级,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