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治疗胰腺癌的顶尖专家通过多学科诊疗、精准医学和原创技术突破,显著提升患者生存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虞先濬教授团队推动胰腺癌诊疗向“一站式”精准治疗转型,研发CEA/CA125/CA19-9三联标签精准筛选手术获益人群,并首创“乳头状残端封闭型”胰肠吻合术将胰瘘率降至9%。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柏用教授团队则依托“胰腺癌全生命周期诊治体系”,将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提高到全球最高的29%,其全球首创的机器人辅助手术与多模态早诊系统实现技术突破。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秦叔逵教授牵头PAN-HEROIC-1研究,证明国产伊立替康脂质体药物有效性,推动胰腺癌化疗药物创新。
胰腺癌因恶性程度高、早期隐匿性强被称为“癌王”,传统治疗5年生存率不足20%。多学科联合诊疗成为突破方向,虞先濬教授团队于2021年推动胰腺癌门诊制整合外科、肿瘤科等多学科资源,建立全国首个胰腺肿瘤综合性临床中心,开创“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管理模式。针对胰腺癌药物治疗效果差的问题,团队通过血清标志物研究精准识别“手术不获益”人群,并开发mRNA肿瘤疫苗临床试验,为免疫治疗开辟新路径。
沈柏用教授团队聚焦胰腺癌全生命周期管理,创建全球首个胰腺癌多模态早诊系统,整合液体活检与影像大数据,早诊准确率达95.5%,显著提升早期干预率。其团队首创“机器人辅助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等尖端术式,完成3000余例高难度机器人手术,结合多组学分子分型指导精准化疗,将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提升至29%,居世界首位。
秦叔逵教授团队深耕新药研发,推动国产伊立替康脂质体(II)完成III期临床试验,证明其联合化疗可使患者中位生存期延长2.4个月,毒性更低。该研究成果助力国产药物进入《CSCO指南》,为化疗药物增效减毒树立标杆,同时推动胰腺癌药物从“跟跑”转向“领跑”国际。
胰腺癌治疗需整合顶级专家资源与科研创新,通过多学科协作、精准早筛与技术突破实现疗效飞跃。患者应尽早参与多学科会诊,结合个体化诊疗方案提升生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