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形术手术入路主要分为三种方式,医生会根据骨折位置、患者身体情况等因素选择,包括经椎弓根入路(胸腰椎常用)、椎体侧方入路(部分胸椎适用)以及椎体前方入路(颈椎专用),每种入路都有独特的操作路径与注意事项。
经椎弓根入路是胸腰椎椎体成形术最常用的入路方式。患者需取俯卧位,在C臂X线机透视下精准定位病变椎体。进行局部麻醉时,麻药要浸润到椎弓根、椎体后方关节突的骨膜下。在麻醉生效后,使用穿刺针经椎弓根进入椎体从而建立工作通道,接着可能会进行球囊扩张以将骨折部分复位。术中还需多次进行透视,查看球囊位置是否位于椎体的中部等情况。待穿刺成功及完成相关操作后,将搅拌混有显影剂的骨水泥在稀粥状态注入椎体,注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骨水泥的弥散情况,正位透视观察向左右弥散,侧位观察向前后弥散,特别注意是否有向椎管内和静脉内溢出的情况。在骨水泥硬化以后拔出穿刺针,局部压迫并进行无菌包扎,术后患者需要静卧20分钟后再翻身。
椎体侧方入路适用于部分胸椎椎体成形术。这种入路是通过胸椎的侧方进入椎体,相较于经椎弓根入路,它有着不同的解剖路径。操作时同样需要借助影像设备(如C臂X线机或CT )精确引导穿刺针进入椎体合适位置,后续的骨水泥注入等操作与经椎弓根入路类似,但在进行过程中要注意侧方入路所特有的解剖结构和可能遇到的风险,比如周围血管、神经的分布情况,避免术中出现损伤。
椎体前方入路专门用于颈椎椎体成形术。由于颈椎的生理结构和周围组织关系与胸腰椎不同,经椎弓根入路在这里不太适用,所以采用椎体前方入路。手术时患者需采取合适的体位,在影像设备辅助下,从颈椎前方准确地将穿刺针引入病变椎体,后续再进行如骨水泥注入等操作,这个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颈椎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和气管等重要结构,确保手术安全有效地进行。
椎体成形术手术入路选择是基于多方面考量,不同的入路方式都有其适应证和操作要点,患者应信任医生,医生会依据具体情况制定最适宜的手术方案,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