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2.0版疾病诊断的核心升级在于统一编码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精准支付衔接三大亮点,通过标准化诊断名称与编码实现全国医保结算互通,大幅提升医疗数据质量和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
统一编码标准
采用与国际接轨的ICD-11(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为基础框架,覆盖28大类、1.6万条疾病诊断条目,解决地方医保目录“同名不同码”问题。例如,原先各地“高血压”存在数十种地方编码,现统一归并为“I10”标准码,减少重复检查与纠纷。 -
动态调整机制
每年更新一次疾病诊断目录,新增罕见病、肿瘤分型等前沿病种(如“CAR-T细胞治疗相关并发症”),同步淘汰过时诊断。医疗机构可通过线上系统提交调整建议,响应速度从旧版的3年缩短至6个月内完成评估。 -
精准支付衔接
诊断编码直接关联DRG/DIP付费分组,避免“高码低编”套取医保资金。例如,将“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E10.1)”明确划入高权重病组,确保重症治疗获得合理补偿,同时遏制轻症高编滥用。
国家医保2.0版疾病诊断体系通过标准化、灵活性和控费设计,推动医疗质量与医保监管双提升。患者跨省就医可直接扫码结算,医院端需在2025年底前完成全部历史数据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