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医保违规问题严重损害基金安全,常见违规行为包括串换药品、无处方销售处方药、伪造处方、超量开药及将非医保项目纳入结算,监管机构通过“四不两直”飞检及举报核查已对9家药店启动追责并暂停医保服务资质。
-
串换药品与虚构结算
部分药店将生活用品、化妆品或非医保目录药品通过篡改销售记录伪装为医保药品结算,如某药店将香水改为六味地黄丸申报。另存在串换关联药品的行为,例如将西地那非伪标为六味地黄丸。 -
无处方及违规处方操作
未凭处方销售处方药、伪造处方或篡改处方内容等现象频发。某药店曾虚构百令胶囊处方套现,单次开具远超患者实际用量,甚至与诊所勾结开具与病情无关药物。 -
超量开药与囤积行为
年底突击性集中开药现象显著,某患者一次性获配190盒匹伐他汀钙片,超出合理用量3年剂量,存在诱导参保人“冲顶消费”现象。 -
非正规渠道进货与回流药流转
药店通过无发票、无随货单渠道购入“回流”药品二次销售并申报结算,监管部门重点核查同一追溯码多地重复出现的问题药品流向。 -
医保资质滥用与虚假资质绑定
终止医保协议的药店仍关联结算,或使用伪造处方将非认定病种的药品违规申报门特门慢待遇。部分机构甚至借助互联网医院自动生成处方逃避监管。 -
财务管理混乱与药品过期处置失职
某药店通过虚开发票获利,另长期未清理过期药品(如30种总价值1.5万元变质药品),且财务账目失真导致核查困难。举报机制需配合动态电子数据比对强化震慑力。
医保基金系患者生命保障核心资源,需全社会监督。市民可通过各地医保局公布渠道实时举报违规线索,推动行业合规化发展,维护医保生态可持续性。药店须严格自查经营流程,守牢药品质量与合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