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人尿(童子尿)具有寒性、咸味,可主治寒热头痛、虚劳冷疾等40余种病症,且认为童子尿“味咸性寒、无毒”,配合特定使用方法可发挥疗愈作用。这一观点被后世称为“尿疗”,但其科学性存在广泛争议。
人尿在《本草纲目》中被赋予“轮回酒”“还元汤”等别称,李时珍认为尿液保留“真元之气”,尤其童子尿因孩童“纯阳之体”更显效用。其主治范围涵盖内外科疾病,如止血(鼻衄、吐血)、消炎(蛇犬咬伤)、调节内分泌(虚劳冷疾)、促进伤口愈合(折伤跌扑)等,清代名医朱震亨更明确指出“小便降火甚速”。
李时珍将童子尿细分为“童男者尤良”,使用条件包括禁忌辛辣饮食、需清晨首尿及特定饮用方式(如“斩头去尾”),此类操作隐含古人对人体代谢规律的初步观察。但需注意的是,尿液含尿素、电解质及微量激素,虽具一定抗菌性,却无法被证实可直接治愈复杂病症。
现代医学否定“尿疗治百病”理论,认为尿本质为代谢废物,摄入过量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器官损伤。所谓“尿激酶”等活性成分仅存于极微剂量中,远不及药物提取标准。尽管历史上中外均有尿疗传说,却缺乏可靠循证依据,公众需警惕以偏概全的健康谣言。
综合来看,李时珍的记载反映古代医学实践,但其科学内核须理性审视。若用于急救脱水或辅助代谢(如蛇咬后挤压排毒)可能有应急价值,但不应取代正规治疗。尿疗的合理性需置于特定历史语境及成分分析中重新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