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晚期靶向治疗中,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是经典方案,而奥拉帕利针对BRCA突变患者疗效显著,免疫靶向药物如纳武利尤单抗则提供新思路。但最佳选择需基因检测指导精准匹配。
胰腺癌晚期靶向药物的使用需依据肿瘤基因特征决定,目前主要分三类:
EGFR靶点药物如厄洛替尼是首个获批的胰腺癌靶向药,联合吉西他滨可延长晚期患者生存期约2周,适用于EGFR高表达患者。血管生成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舒尼替尼通过阻断肿瘤供血抑制扩散,常与化疗联用提升疗效。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针对携带BRCA1/2突变的胰腺癌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近一倍。免疫靶点药物纳武利尤单抗等PD-1抑制剂,尤其对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SI-H)患者有持久响应潜力。
新药研发中,KRAS G12C抑制剂和Claudin 18.2靶向药正推进临床试验,为特定突变患者带来新希望。治疗方案须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制定,例如MSI、TMB、BRCA等检测结果直接影响用药选择。晚期患者同步接受局部治疗(如射频消融)可增强靶向药物效果,多学科协作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定期影像学复查与肿瘤标志物监测不可或缺,疗效评估需专业团队全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