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为主题,旨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消除结核病威胁,强调多部门协作与全社会参与的重要性, 中国各地区通过科普宣传、校园行动、社区筛查等多项举措,推动结核病防治进入新阶段。
结核病作为全球十大死因之一,中国仍是30个高负担国家之一。2023年估算新发患者数达74.1万,需通过“防、诊、治、管、教”综合防治模式提升防控效果。例如,广州开展“无结核校园”行动,甘肃启动“无结核社区”项目,上海聚焦功能社区与风险人群筛查,探索精准防控路径。
结核病以肺结核为主,其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的含菌飞沫可能被他人吸入,健康人感染后约5%-10%最终发病。防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高危群体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需定期筛查。上海依托定点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在全市建立31家预防性治疗门诊,提升早期干预能力。
个人防护与健康管理同样重要。结核杆菌具有潜伏性,免疫力下降时可能激活致病,因此需保持均衡饮食、规律运动以强化免疫屏障。甘肃通过文艺表演、案例分享等形式强化公众认知,同时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推动全民参与防控。
终结结核病需政府、医疗机构与社会协同发力。各地通过“五进”活动(进校园、社区、医院、企业、家庭)广泛宣传,并结合健康促进项目优化防控网络。公众应主动掌握防治知识,配合筛查与疫苗接种,形成全社会共防共治的合力,最终实现2030年消除结核病流行的全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