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抽吸术通常属于三级手术,该手术具有一定技术难度和风险性,常用于诊断和治疗关节疾病,在专业医生操作下能有效改善关节状况。
关节抽吸术,医学上也被叫做关节穿刺术,是把穿刺针刺进关节腔,抽取液体做化验,或抽液后注入药物的手术,可用于诊断和治疗关节腔积液或积脓等状况。在适应证方面,诊断穿刺时用于抽取关节内液体,进行化验检查、细菌培养或动物接种试验;治疗穿刺时用于抽出关节内液体或同时注入治疗药物来治疗关节疾病,像关节结核、类风湿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等。不过,存在一些禁忌证,病情危重,严重心、肾功能不全,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脱水等情况不适合做;关节附近有感染灶者、血友病性关节炎者忌用。
手术操作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目的、必要性,患者需签字同意;还要查“凝血四项”,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要进行纠正;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等。操作方法及程序上,患者一般仰卧于手术台上,两下肢伸直,穿刺部位按常规消毒,医师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用局部麻醉药麻醉,然后使用合适的注射针头,从特定部位刺入关节囊,抽液完毕若需注入药物则另换无菌注射器,术后用消毒纱布覆盖穿刺部位并用胶布固定。操作过程中有诸多注意事项,要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关节软骨,关节腔积液过多抽吸后要适当加压固定等。该手术也存在一些并发症,比如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形成,感染、化脓性关节炎,穿刺失败,损伤周围组织等。
术后需要对抽吸液进行处理和检查,抽吸液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穿刺后要反复回抽并吸取抽吸液做检查,包括判断颜色、清亮度、黏度,进行镜检和细菌培养等,所有抽吸液都应在被抽出4小时之内送实验室检测。通过对抽吸液成分及性状的判断,可以帮助确定关节内的病理状态,如通过颜色判断可能存在的病症,透明度、黏稠度、生化性质、细胞成分、结晶、免疫因子、微生物学分析等方面也对判断关节疾病情况有重要意义。如果对抽吸物性质无法确定就不要注射药物,若能判断且符合注射条件,要确保药液无污染并保持无菌状态再注射。若诊断不明确,最好等抽液检验结果回报后再进行注射治疗。
关节抽吸术对操作要求较高,在专业医生操作下,严格遵循适应证与禁忌证,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检查处理,能为关节疾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提供有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