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认为疾病的根源在于“隆”“赤巴”“培根”三因的失调,以及外因如气候变化、起居不适等,其核心是身体内在平衡的破坏。
三因失调是根本病因
藏医学以“三因学说”为核心,将“隆”(气、风)、“赤巴”(火)、“培根”(水、土)视为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正常状态下,三者维持动态平衡,一旦失衡便会引发疾病。例如,“隆”失调会导致气血紊乱、心悸失眠等症状;“赤巴”过盛引发燥热、炎症类疾病;“培根”过剩则造成痰湿积聚、代谢减缓等问题。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除内因外,藏医强调外因通过扰乱三因加重病情。如气候变化(寒冷诱发培根、炎热助长赤巴)、饮食不节(辛辣刺激引发赤巴)、情绪波动(怒、忧、惧影响三因平衡)及生活习惯(熬夜、缺乏运动)等,均可成为疾病的催化剂。
情志与体质的关键影响
藏医提出“贪嗔痴”是三因失衡的深层诱因:贪欲扰“隆”、嗔怒激“赤巴”、痴愚滞“培根”。体质差异(如先天“隆”型、“赤巴”型或“培根”型)决定个体易感疾病类型。例如,“隆”型体质者易焦虑,更需注重安神调气。
平衡疗法的系统性
藏医治病重在恢复三因平衡,通过药物(如温性药调隆、寒性药抑赤巴)、饮食(酸甘温补培根、辛淡清泄赤巴)及外治法(火灸通经络、药浴排毒)综合施治,并强调情志管理(冥想、正念)与生活方式调整的配合。
疾病本质源于内在能量系统的失控,唯有恢复平衡方能持久安康。藏医智慧提示:健康的根源在于身、心、环境的整体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