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腹泻伴随发热可能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需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常见的疾病包括感染性肠炎、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和炎症性肠病等。
急性胃肠炎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患者会出现急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发热的症状,多数与不洁饮食相关,确诊后需补液、止泻及抗感染治疗。细菌性痢疾则由志贺菌引发,表现为高热、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需使用喹诺酮类或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治疗。食物中毒多因摄入受污染食物引发,症状包括腹泻、腹痛、恶心及发热,通过催吐、导泻及补液治疗,严重时需洗胃或使用特效解毒药。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常表现为慢性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体重下降及间断低热,可通过结肠镜、CT或血沉、C反应蛋白等检查确诊,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氨基水杨酸类或生物制剂。其他可能病因还包括急性阑尾炎、病毒性肠炎及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痢疾)等,需进一步完善血、便常规、腹部影像学检查。
出现腹痛、腹泻及发热症状时,不建议自行用药,避免掩盖病情。患者需补充水分,及时至消化内科检查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防止脱水及病情恶化。保持清淡饮食、避免生冷刺激食物,警惕症状加重及并发症风险。如有脱水征兆(如尿量减少、乏力)或持续高热,需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