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伤超过24小时仍需立即彻底清创并紧急接种狂犬疫苗与免疫球蛋白,同时监测伤口感染风险。即使延迟处理也需完成全程免疫程序,狂犬病潜伏期可长达数月,不可因时间延误而放弃补救措施。
-
伤口二次处理
用流动清水与20%肥皂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清除残留唾液与污染物。深部伤口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器加压冲洗,并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避免缝合开放性伤口,必要时仅松散包扎以降低厌氧菌感染风险。 -
疫苗接种方案调整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2-1-1”加强免疫法:首日于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种1剂,第7天、21天各补种1剂。超过48小时未处理者需同时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按20IU/kg剂量浸润注射于伤口周围。 -
感染并发症防控
每4小时检查伤口红肿热痛情况,出现脓性分泌物立即进行细菌培养。常规口服广谱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10天,破伤风加强针需在72小时内完成接种。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波动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
暴露风险持续评估
通过公安机关协助确认肇事犬只10日观察期存活状态。若无法追踪犬只,建议按最严重暴露等级完成所有预防措施。心理干预同步进行,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避免因恐慌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建议所有延迟处理的暴露者完成90天医学观察,记录可能出现的早期症状如伤口蚁走感、低热或食欲减退。动物致伤后预防措施的有效期以发病前接种完疫苗为准,不存在绝对无效的时间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