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破皮后,应立即用饮用水或其他清洁水源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这是降低狂犬病毒和细菌感染风险的关键步骤。若伤口未出血,需配合肥皂水交替清洗;若已出血,避免直接挤压,冲洗后尽快就医注射疫苗。
-
冲洗方法与注意事项
用流动的饮用水反复冲洗伤口内部及周围皮肤,冲洗时可用干净纱布轻拭伤口表面,清除唾液或污染物。若条件允许,建议以肥皂水(弱碱性)与清水交替冲洗,中和病毒效果更佳。若伤口较深,可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或清水加压冲洗。注意避免用酒精或碘酒直接涂抹未清洗的伤口,以免刺激组织。 -
消毒与初步防护
冲洗完成后,用碘伏或75%酒精由内向外环形消毒伤口及周围5厘米区域。暴露的伤口无需包扎,保持开放状态以减少厌氧菌繁殖风险。若衣物被污染,需及时更换并密封丢弃,防止二次接触感染。 -
疫苗与免疫球蛋白必要性
即使伤口微小,也需在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若野狗无法追踪观察(如流浪犬或行为异常犬),需同步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直接中和可能侵入神经的病毒。疫苗接种需严格遵循“5针法”或“4针法”周期,不可中断。 -
观察与后续处理
清洗后持续观察伤口变化:若出现红肿加剧、渗液或发热,提示细菌感染,需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同时记录咬伤时间、野狗特征及出没区域,上报疾控部门协助追踪犬只健康状况。被咬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及辛辣饮食,减少免疫系统负担。
提示:野犬咬伤切勿存在侥幸心理,即使表皮破损无明显出血,仍存在狂犬病毒经黏膜或皮下神经感染的风险。冲洗仅为急救第一步,全程接种疫苗+规范清创才是核心防御手段。若无法立即就医,可拨打当地疾控中心电话获取临时处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