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了但没有明显伤口时,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接触部位15分钟,并尽快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即使皮肤无破损,野狗唾液中的病毒仍可能通过黏膜或微小裂痕侵入,不可因无伤口而忽视风险,尤其是头面部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更谨慎。
-
彻底冲洗接触部位
用20%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被舔舐或疑似接触的皮肤15分钟,重点清洁黏膜(如眼睛、口腔)及毛发覆盖区域。若接触部位为眼睛,需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
消毒与暴露等级评估
冲洗后使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并就医由专业医生判断暴露等级。无伤口但黏膜接触唾液或皮肤有潜在微小破损(如湿疹、倒刺)可能被归类为Ⅱ级暴露,需接种疫苗;若野狗行为异常或无法追踪,可能升级为Ⅲ级暴露,需加注免疫球蛋白。 -
疫苗接种与随访
根据医生建议选择“5针法”(0、3、7、14、28天)或“2-1-1”程序(0天2针、7天和21天各1针)。即使野狗事后确认健康,也应完成全程接种,因狂犬病潜伏期长且无法通过观察动物短期状态排除风险。 -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儿童、免疫缺陷者被野狗接触后无伤口也需同等处理。疫苗接种无禁忌,且不影响哺乳或胎儿发育。
提示:狂犬病致死率近100%,暴露后预防是唯一有效手段。即使自认无伤口,也应遵循“冲洗-消毒-就医”流程,避免侥幸心理延误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