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戳到手指头后,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并持续观察10天以上是否出现发热、伤口异常红肿或神经症状,是确保人身安全的核心步骤。若未及时处理或出现异常反应,务必立即就医。
-
伤口处理与消毒
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彻底清除动物唾液和污染物,降低病毒侵入风险。冲洗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避免包扎伤口以保持开放状态,减少厌氧菌感染可能。若伤口较深或出血量大,需在初步处理后尽快就医清创。 -
狂犬病暴露风险评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被野狗戳破皮肤属于“二级暴露”(有轻微破损但无出血)或“三级暴露”(出血或黏膜接触)。二级暴露需接种狂犬疫苗,三级暴露需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野狗无法追踪健康状态时,默认按最高风险处理。 -
疫苗接种与时效性
狂犬疫苗需在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后续按0、3、7、14、28天完成全程5针。若曾接种过全程疫苗且未超3年,可加强2针。超过48小时未接种仍建议补种,因狂犬病潜伏期通常1-3个月,及时干预仍有效。 -
症状监测与就医节点
接种后10天内重点关注:伤口周围麻木/刺痛(神经受损征兆)、低热持续超3天、吞咽困难或恐水现象。出现任一症状需立即前往传染病专科医院,通过脑脊液检测和病毒分离确诊。未接种疫苗者发病后死亡率接近100%。 -
野狗后续追踪与预防
联系当地动物管理部门捕捉观察野狗,若10天内狗未死亡可排除其传播风险。同时检查破伤风免疫状态,必要时接种加强针。避免接触其他动物直至确认安全,宠物犬也需隔离观察并补打疫苗。
即使伤口微小或无明显疼痛,也需严格执行上述步骤。狂犬病一旦发病无有效治疗手段,早期预防是唯一生存机会。日常接触流浪动物后,建议建立健康档案并留存医疗记录以备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