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天气得了热射病需立即脱离高温环境,采取快速降温、补液及对症治疗,严重者需紧急就医。 关键措施包括体外湿毛巾擦拭、冰盐水灌洗、药物降温(如氯丙嗪),同时需纠正电解质紊乱并预防并发症。
- 快速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转移至通风阴凉处,避免持续高温高湿加重病情。使用风扇或空调辅助降温,脱去多余衣物以促进散热。
- 物理降温:
- 体外降温:用凉水喷洒或湿毛巾擦拭全身,重点擦拭颈部、腋下等大血管分布区域。
- 体内降温:若体温持续过高,可采用冰盐水灌肠或胃部灌洗,或冰袋敷贴大动脉处。
- 补液与电解质纠正:通过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林格液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监测血压和尿量以防肾功能损伤。
- 药物干预:
- 退热药物如氯丙嗪可调节体温中枢,但需监测血压变化。
- 出现抽搐或烦躁时,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如地西泮)。
- 并发症防治:针对脑水肿、低血压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需及时采取脱水剂、升压药或抗凝治疗。
预防提示:潮湿闷热天气减少户外活动,补充水分及维生素,穿戴透气衣物。若出现头晕、高热等症状,务必立即就医,延误可能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