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天气中暑衰竭需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快速降温并补充电解质,严重者需就医。潮湿环境下汗液蒸发困难,体温调节失衡更易引发中暑衰竭,表现为头晕、多汗、乏力甚至昏厥,关键措施包括转移至阴凉处、物理降温、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避免含酒精或咖啡因饮料。
- 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平躺并解开衣物,利用风扇加速空气流通。潮湿天气中散热效率低,脱离热源是防止症状恶化的第一步。
- 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或喷洒凉水辅助散热。避免直接用冰敷,以免皮肤血管收缩反而不利散热。
- 补液与电解质:少量多次饮用含盐饮料(如口服补液盐、淡盐水或绿豆汤),补充流失的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切忌一次性大量饮水,可能加重电解质紊乱。
- 药物辅助: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可缓解恶心、头晕症状,但需按说明书使用。胃肠道不适者可服用益生菌调节菌群。
- 重症处理:若出现持续高热、昏迷或抽搐,需立即送医。院内可能采用静脉补液、冰毯降温甚至血液透析等治疗。
潮湿天气中暑衰竭恢复期需保持充足休息,避免短期内再次暴露于高温环境。日常预防可通过穿透气衣物、定时补充电解质水及避免正午户外活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