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抓破皮后必须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这是降低狂犬病感染风险的关键第一步。若无法获取肥皂水,清水持续冲洗同样重要,但需配合后续消毒及就医步骤。
-
冲洗是核心措施:野狗可能携带狂犬病毒,病毒通过唾液经破损皮肤侵入人体。肥皂水能破坏病毒脂膜,清水可物理冲刷病毒,两者交替使用效果最佳。较深伤口需用注射器灌注冲洗,确保无死角清洁。
-
消毒与暴露分级:冲洗后需用碘伏或酒精消毒。若仅表皮破损无出血(II级暴露),冲洗消毒后需接种狂犬疫苗;若出血或黏膜接触(III级暴露),还需注射免疫球蛋白以中和病毒。
-
避免常见误区:不可因伤口小而忽视冲洗,病毒在结痂下仍可存活;忌包扎或涂抹药膏,开放伤口利于排毒;即使延迟1-2天,仍需彻底冲洗消毒。
-
后续医疗干预:无论伤口大小,均需24小时内就医评估。医生会根据野狗是否接种疫苗、伤者免疫史等决定疫苗疗程(通常需接种多针)。
提示:狂犬病致死率近100%,暴露后处置无“观望期”。即使野狗事后逃脱,也应按最严标准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切勿心存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