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发烧时,应立即采取物理降温、补充水分、合理用药等措施,并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 关键处理要点包括:测量体温确定发热程度、多饮水或电解质饮料防脱水、38.5℃以上需服用退烧药、物理降温优先选择温水擦拭,以及特殊人群(孕妇、儿童、老人)需谨慎用药。
-
测量体温与评估
使用体温计准确测量体温,38.5℃以上为高烧。若伴有呼吸急促、呕吐或意识模糊等症状,可能提示严重感染或其他疾病,需立即就医。 -
补液与休息
发烧会加速水分流失,每小时补充200-300毫升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剧烈活动,保持环境通风,穿着轻薄衣物帮助散热。 -
物理降温方法
用30-37℃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避免酒精或冰水刺激皮肤。冰袋需用毛巾包裹后局部冷敷,每次不超过20分钟。 -
药物选择与注意事项
对乙酰氨基酚(成人每次500mg)或布洛芬(成人每次200-400mg)是常用退烧药,需间隔4-6小时重复使用,24小时内不超过4次。儿童需按体重计算剂量,孕妇禁用布洛芬。 -
特殊人群处理
婴幼儿避免捂汗,优先采用物理降温;老人需监测血压和心率;慢性病患者服药前应咨询医生,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
何时必须就医
高烧持续超过48小时、体温超过40℃、出现皮疹或抽搐、服药后仍反复发热等情况,需急诊排查病因,如细菌感染或中暑并发症。
高温发烧是身体对抗感染的信号,正确处理可加速康复。若居家护理无效或症状加重,切勿拖延就医,避免延误重症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