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皮肤干燥起皮,看似矛盾实则常见,高湿度环境反而加速水分流失,需针对性清洁+锁水+防护。以下是科学应对方法:
-
温和清洁是基础
避免强效清洁产品,选择弱酸性沐浴露或氨基酸洗面奶,水温控制在38℃以下。淋雨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并擦干,重点处理脚趾缝等易积水部位。过度清洁会破坏屏障,每天洗脸不超过2次。 -
保湿时机与成分选择
洗澡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产品效果最佳:普通干燥用含甘油、透明质酸的乳液;严重脱屑选神经酰胺、凡士林霜状产品。梅雨季需“外防潮内补水”,空气水分无法渗透肌底,反而需加强锁水。 -
环境与生活习惯调整
使用除湿机保持室内湿度40%-60%,勤换床单衣物避免霉菌滋生。穿全棉透气衣物,减少辛辣饮食刺激。多喝水补充内在水分,适当补充维生素B/C/E帮助排毒抗湿。 -
特殊问题处理
瘙痒时冷敷或轻拍,避免抓挠引发感染。若出现红肿、水疱或持续脱屑,可能为真菌感染或湿疹,需就医用药。雨天涉水后立即冲洗,必要时用碘伏消毒微小伤口。
梅雨季护肤需打破“潮湿不用保湿”的误区,重点修复屏障+科学控湿。若自行护理3天无改善或症状加重,建议及时咨询皮肤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