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中暑衰竭需快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物理降温与补水同步进行、必要时药物辅助。此时中暑风险更高,因湿度大阻碍汗液蒸发,体温调节更困难,需针对性处理。
-
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脱离闷热环境是首要措施,避免继续暴露。若在户外,优先选择有空调的室内空间,同时解开领口、腰带等束缚衣物,促进散热。
-
分阶段降温与补水:
- 物理降温:用温水(非冰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敷湿毛巾辅助散热。避免直接冰敷,以免血管收缩反而不利散热。
- 补电解质水: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含钾、钠的运动饮料,每小时不超过500ml。若出现呕吐或意识模糊,则禁止强行喂水,需立即送医。
-
药物与饮食辅助:
- 轻度症状可口服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但严重者禁用;
- 恢复期饮食宜清淡,如绿豆汤、冬瓜汤,避免高油高糖加重负担。
-
警惕重症信号:若持续高热(超40℃)、抽搐或昏迷,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延误可能引发器官衰竭。
梅雨季防中暑需未病先防:外出避开正午,室内除湿通风,穿戴透气衣物,并定时补水。一旦出现乏力、头晕等先兆,即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