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出现畏寒,主要与湿邪侵袭、阳气不足及环境湿度高导致体温调节失衡有关。具体表现为体内湿气滞留、血液循环减慢,或原有体质虚弱者更易受外界寒湿影响。
-
湿邪阻滞气血运行
梅雨季空气湿度大,中医认为湿邪易困脾阳,阻碍气血流通,导致肢体末梢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畏寒。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还可能加重关节冷痛。 -
阳气不足体质敏感
本身阳气虚弱的人群(如体寒、慢性病患者),梅雨季湿冷环境会进一步消耗阳气,使身体温煦功能下降,出现持续怕冷、乏力等症状。 -
环境湿度影响体温调节
高湿度环境下,人体汗液蒸发减慢,散热效率降低,可能产生“闷冷”感。潮湿衣物或居所会加速体表热量流失,加剧畏寒。 -
饮食与生活习惯诱发
梅雨季过量食用生冷食物(如冷饮、瓜果)或贪凉吹空调,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内寒与外湿结合,形成恶性循环。
若梅雨季长期畏寒,建议注意保暖除湿,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通过温补饮食(如姜茶、山药)调理体质。严重者需结合中医辨证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