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容易引发中耳炎,主要与湿度变化、气压波动、病原体滋生以及不当护理习惯有关。潮湿环境易导致耳咽管功能障碍,气压变化影响中耳压力平衡,而密闭空间更易传播细菌病毒,叠加错误的擤鼻或耳部清洁方式,最终诱发炎症。
-
湿度与耳咽管功能
阴雨天空气湿度骤增,鼻咽部黏膜因潮湿肿胀,堵塞耳咽管(连接中耳与咽喉的通道),导致中耳积液无法排出,滋生细菌引发感染。儿童耳咽管较成人短平,更易受影响。 -
气压波动与中耳压力
暴雨或阴晴交替时气压剧烈变化,若耳咽管调节能力差(如感冒或过敏者),中耳内外压力失衡,可能引发闷胀感或积液,为炎症创造条件。 -
病原体传播风险
雨天室内活动增多,空气流通差,感冒病毒或细菌通过鼻咽进入耳咽管。潮湿环境还易滋生真菌(如霉菌性外耳道炎),尤其游泳或挖耳后未及时干燥者。 -
错误护理加重问题
用力同时擤两侧鼻涕、用不洁工具掏耳等行为,会将病原体压入中耳或损伤耳道皮肤,加速感染。儿童因表达不清,家长可能延误发现。
提示:阴雨天需保持鼻腔清洁(如生理盐水喷雾)、避免用力擤鼻,室内定期通风,耳道进水后倾斜头部单脚跳排出。若耳痛、闷胀感持续超48小时,应及时就医排查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