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确实可能引发心律不齐,尤其是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或体质较弱的人群。关键机制包括:心脏负担加重(散热需求使心跳加快)、电解质失衡(出汗导致钾/钠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脱水引发血栓风险)以及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情绪波动干扰心脏节律)。
- 高温对心脏的直接冲击:体温升高会干扰心脏电信号传导,导致早搏、心动过速等异常节律。血管扩张和血容量减少可能引发心肌缺血,进一步诱发心律失常。
- 高危人群需警惕:心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户外工作者更易受影响。高温叠加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可能引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 预防措施: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分(避免纯水稀释血液)、避开正午高温时段活动、穿着透气衣物。若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应立即休息并就医。
总结:高温与心律不齐的关联明确,但通过科学防护可大幅降低风险。特殊人群应加强监测,必要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或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