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雨时若感到气短,需立即转移到安全避雷场所,保持深呼吸并调整姿势(如蹲下抱膝),避免紧张情绪加重缺氧。 强对流天气的低气压、高湿度及雷电刺激可能诱发心肺不适,尤其对哮喘、冠心病患者风险更高,需针对性防护。
-
优先确保环境安全
迅速进入建筑物或车内躲避,远离树木、水域等雷击高危区。若在户外无法撤离,立即蹲低身体减少暴露,避免使用金属物品。雷暴期间低气压可能影响血氧交换,保持静止可降低耗氧量。 -
调整呼吸缓解症状
用鼻缓慢深呼吸,避免急促喘息。若携带哮喘喷雾或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立即按医嘱使用。解开领口束缚衣物,有条件者可吸氧。注意:雷雨天气避免使用电子雾化器,以防电磁干扰。 -
特殊人群重点防护
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提前备药,避免淋雨受凉引发血管痉挛;哮喘患者随身携带抗过敏口罩,防止潮湿空气刺激呼吸道。若出现胸痛、意识模糊等危急症状,即使天气恶劣也需立即呼叫急救。 -
事后健康管理
雷雨后及时更换干燥衣物,饮用温水促进循环。若气短持续或伴随心悸、咳痰带血,需排查是否因雷击电磁波或气压骤变引发心肺损伤,48小时内密切观察体征。
强对流天气防护需兼顾环境安全与健康预警,日常关注气象动态并备齐应急物资。突发不适时牢记“避雷-缓动-呼救”三步原则,科学应对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