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感冒发烧时,需及时采取退热措施(如物理降温或服用布洛芬)、补充水分与电解质,并区分症状选择中成药(如风寒用正柴胡颗粒,湿温发热用藿香正气散)。儿童可配合小儿推拿辅助退热,若持续高烧或伴随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
-
退热与基础护理
体温超过38.5℃时优先服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同时多喝温水或淡盐水防止脱水。低热可尝试温水擦浴、冰敷额头等物理降温。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二次受凉,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粥、汤为主。 -
对症选择中成药
- 风寒型(鼻塞流清涕、头痛):选用正柴胡颗粒或川芎茶调散散寒解表。
- 湿温型(发热反复、舌苔厚腻):连朴饮、藿香正气散等化湿退热。
- 咳嗽痰黏:川贝枇杷膏润肺化痰,避免强力止咳药加重湿滞。
-
儿童特殊处理
6岁以下患儿可尝试小儿推拿辅助退烧,如清天河水、退六腑等手法,配合茶树精油按摩增强效果。若发热超过3天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排除细菌感染。 -
预防与注意事项
梅雨季需避免淋雨,淋湿后立即更换干衣、喝姜茶驱寒。日常少吃生冷食物,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体质弱者可通过适度运动、充足睡眠提升免疫力。
提示:梅雨季感冒易反复,若自行处理2天无改善,或出现呼吸急促、嗜睡等严重症状,务必就医明确病因(如流感或细菌感染),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