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中暑痉挛的急救核心是迅速脱离低温环境、补充电解质、适度保暖,并警惕重症送医。 其本质是因寒冷刺激导致肌肉异常收缩,常伴随脱水或电解质失衡,易被误判为普通抽筋。以下是关键应对措施:
-
立即转移至温暖环境:避免持续受冷,解开紧身衣物,用毛毯包裹四肢促进血液循环。若在空调房内发生,应调高室温或移至自然通风处。
-
补充温盐水或电解质饮料:按1茶匙盐兑500ml温水的比例配制,小口缓慢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补水,以防加重痉挛。含钾、镁的运动饮料也可替代。
-
局部热敷与轻柔按摩:用40℃左右热毛巾敷在痉挛部位(如小腿、腹部),顺时针轻揉肌肉至松弛。切忌暴力拉伸,可能造成二次损伤。
-
药物辅助缓解:口服藿香正气水(含酒精成分需慎用)或十滴水,可驱寒化湿;外涂风油精于太阳穴、脚心,辅助缓解头晕症状。
-
识别危重信号:若出现意识模糊、持续呕吐或体温低于35℃,需立即平卧送医。途中保持侧卧位防窒息,用暖水袋(包裹毛巾)放置大动脉处保温。
预防冷痉挛需注意温差适应:从户外进入低温环境前,先擦干汗液并在过渡区停留5分钟;日常增加深色蔬菜、香蕉等富钾食物摄入。特殊人群(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患者)更需避免骤冷刺激诱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