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寒(气温骤降)确实可能诱发脑梗死,尤其是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高危人群。低温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引发脑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最终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
血管收缩与血压波动
寒冷环境下,人体通过收缩血管减少热量流失,但这一过程会显著升高血压。若血管本身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压骤升易导致斑块破裂或脑血管痉挛,直接诱发脑梗死。 -
血液黏稠度增加
低温会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流速度减慢,从而促进血栓形成。夜间水分摄入不足时,这一风险进一步加剧。 -
高危人群需警惕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温度变化更敏感。寒冷季节清晨或突然暴露于冷空气时(如倒春寒),脑梗死发病率显著上升。 -
早期识别与急救
突发面瘫、言语不清、肢体无力是典型症状,需立即就医。牢记“中风120”口诀:看脸、查肢体、听语言,争取在黄金救治窗内(3-6小时)接受溶栓或取栓治疗。
回寒是脑梗死的明确诱因,保暖、控制基础病、避免晨起受凉是关键。高危人群应定期监测血压,寒冷季节减少户外停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