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寒确实可能引起昏迷,尤其是体质虚弱或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当寒邪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气血凝滞、脏腑功能失调,严重时直接损伤心、肝等核心器官,从而引发昏迷。低温环境下若热量流失过快,可能引发失温症,进一步导致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
寒邪与昏迷的关联:中医理论认为,寒气入体会阻滞气血运行,长期积累可能造成心阳不振或肝气郁结,进而诱发昏迷。现代医学则指出,低温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当核心体温低于30℃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甚至死亡。
-
高危人群与诱因: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患者以及长期户外工作者更易因回寒昏迷。寒冷刺激可能加重原有疾病(如心脑血管问题),或直接引发失温症。例如,体温降至35℃以下时,人体会出现寒颤、嗜睡,进而发展为不可控的昏迷。
-
预防与急救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和躯干)。若发现他人出现寒颤、言语不清等失温征兆,需立即转移到温暖处,更换干衣物,并饮用温热饮品(非酒精)。昏迷患者需保持侧卧位,避免窒息,并尽快就医。
寒冷天气中,警惕体温异常和意识变化是避免昏迷的关键。及时干预能显著降低风险,尤其对慢性病患者和户外工作者而言,提前防护比事后救治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