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确实会引发失眠症。研究表明,当夜间温度超过20°C时,人体入睡难度增加,睡眠时长平均减少12分钟,且深度睡眠质量显著下降。高温通过干扰体温调节、抑制褪黑素分泌、加剧烦躁情绪等多重机制破坏睡眠,夏季失眠现象尤为普遍。
- 体温调节失衡:人体入睡时需降低核心体温,但高温环境阻碍散热,导致神经中枢持续兴奋,延长入睡时间并增加夜间觉醒频率。
- 褪黑素分泌受抑制:夏季光照时间延长会减少褪黑素(助眠激素)的分泌,而高温进一步加剧生物钟紊乱,导致“睡不着+醒得早”的恶性循环。
- 情绪与代谢干扰:高温易引发烦躁、焦虑等情绪波动,同时加速新陈代谢,使身体处于亢奋状态,降低睡眠意愿。
- 环境不适感:闷热和出汗导致皮肤黏腻、瘙痒,频繁翻身或寻找凉爽姿势也会中断睡眠连续性。
应对建议:保持卧室温度在24~25℃(空调或通风)、选择透气床品、避免睡前摄入刺激性饮食,并固定作息时间。若长期失眠,建议就医排查其他健康隐患。气候变化加剧的高温趋势可能使失眠问题更普遍,主动调节环境与生活习惯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