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确实会显著增加中风风险,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俗称“热中风”)。 研究表明,气温超过32℃时,中风发生率比平时高出66%,且年轻人也可能中招。关键机制包括:脱水导致血液黏稠、血压波动引发血管痉挛、室内外温差过大干扰血液循环。
-
高温如何诱发中风
高温下人体大量出汗,若未及时补水,血液黏稠度骤增,易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高温迫使血液流向体表,大脑供血锐减,双重作用引发缺血性中风。空调房与室外温差超过7℃时,血管剧烈收缩可能诱发脑出血。 -
高危人群与预警信号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风险最高,但近年28岁左右的年轻病例也屡见报道。突发面部歪斜、单侧肢体无力、言语含糊是典型症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
科学预防措施
每日饮水至少1.5-2升,避免口渴才喝;空调温度设定在27℃左右,减少频繁出入温差环境;正午避免户外活动,外出时戴遮阳帽。
提示:中风救治的黄金时间为发病后3-6小时,学会“中风120”口诀(看脸、查手臂、听语言)能救命。夏季头晕、乏力别简单归咎于中暑,可能是中风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