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确实会引起食欲不振,这种现象被称为“苦夏”,主要由于消化液分泌减少、体温调节中枢抑制食欲、心理因素干扰等多重机制共同作用。以下是具体分析:
-
生理机制
高温环境下,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胃肠道供血不足,消化腺功能减退,唾液、胃液等分泌减少,直接影响食物消化吸收。体温调节中枢会抑制摄食中枢的活性,减少进食欲望,这是身体避免产热增加的自我保护机制。 -
心理与环境因素
高温易引发烦躁情绪(“情绪中暑”),而闷热潮湿的就餐环境会降低进食愉悦感。高糖冷饮的摄入可能短暂增加饱腹感,进一步抑制正餐食欲。 -
营养应对策略
即使食欲不佳,仍需保证蛋白质摄入(如鱼虾、豆类),采用少食多餐模式。巧用天然酸甜味食材(如番茄、山楂)或鲜艳色彩搭配(红椒、绿叶菜)可刺激食欲,避免油腻厚重菜肴。
提示:若长期食欲不振伴随体重骤降,需警惕疾病因素并及时就医。日常可通过调节饮食色香味与环境温度,缓解高温对胃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