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不当确实可能引发中暑,尤其是“冷中暑”。当人体从高温环境突然进入低温环境(如大汗淋漓时猛吹空调或大量饮用冰饮),体温调节系统无法快速适应,导致热量积聚体内,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类似中暑的症状。关键风险点包括:骤冷骤热温差过大、长时间低温环境后暴露高温、过量摄入冷食冷饮。
- 冷中暑的机制:人体在低温环境中汗腺分泌减少,血管收缩,突然接触高温时散热功能“宕机”,热量无法及时排出。例如,空调房久待后立即外出,或运动后直接冲冷水澡,均可能触发此类症状。
- 典型表现:与热中暑不同,冷中暑常伴随胃肠功能紊乱,如腹痛、呕吐,易被误认为食物中毒。老年人、体质弱者更易中招,因血管调节能力较差。
- 预防措施: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26℃以上,与室外温差不超过5℃;从高温进入低温环境前需休息过渡,避免冷风直吹;冷饮应小口慢饮,尤其避免大汗时直接摄入。
- 急救处理:轻微症状可移至阴凉通风处补液,严重者需就医。生姜红糖水有助于缓解症状,而绿豆汤等寒凉饮品可能加重不适。
夏季防暑需注意温度变化的“缓冲”,避免极端降温。合理调节环境温差,逐步适应冷热交替,才能有效预防冷中暑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