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天气本身不会直接引起布鲁氏菌病,但会通过加速病原体传播和增加动物感染风险间接提升人类患病概率。 布鲁氏菌病的核心传染源是患病牛羊等家畜,潮湿环境会促进布鲁氏菌在动物排泄物、流产物中的存活,同时加剧动物群体中的疫病扩散,从而增加人接触感染的机会。
-
潮湿环境对病原体的影响
布鲁氏菌在干燥低温条件下存活能力较强,而温暖潮湿环境会延长其在土壤、水源和动物分泌物中的存活时间。春季高湿度环境下,病畜流产的胎盘、分泌物更易污染圈舍,形成气溶胶或污染水源,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接触传播给人类。 -
动物健康与传播风险
潮湿天气会导致羊群免疫力下降,腐蹄病、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高发,进一步增加布鲁氏菌在动物群体中的传播效率。数据显示,潮湿环境下羊群布鲁氏菌病传播速度可提高2-3倍,且流产率显著上升,人类接触带菌动物的概率随之增加。 -
人类活动与防护漏洞
潮湿季节常伴随农牧活动密集(如接羔、剪毛),若未严格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病菌可能通过皮肤伤口或黏膜侵入。潮湿环境可能加速食物腐败,未煮熟的奶制品或肉类更易残留活菌,通过消化道感染。
总结:预防布病需重点关注动物健康管理与环境消毒,潮湿季节应加强圈舍通风、穿戴防护装备,并确保食物充分加热。若出现持续发热、关节痛等症状且接触过病畜,需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