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确实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尤其在大量出汗时,人体会流失水分和钠、钾、钙等关键电解质,引发头晕、抽筋甚至危及生命。及时补充电解质饮料或含盐食物是预防关键,而单纯补水可能加重失衡风险。
高温环境下,汗液蒸发带走大量电解质,尤其是钠离子。若未及时补充,血液中钠浓度骤降,可能引发低钠血症,表现为恶心、头痛甚至昏迷。钾流失会导致肌肉无力和心律失常,钙不足则可能引发手脚抽搐。
电解质紊乱的典型症状包括乏力、恶心和肌肉痉挛。户外工作者、运动员等高风险人群需特别注意,建议每小时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避免在正午高温时段剧烈活动。香蕉、椰子水等天然食物也是优质补充来源。
预防胜于治疗。选择透气衣物、合理安排户外时间、监测尿液颜色(淡黄为佳)均有助于降低风险。若出现严重症状如意识模糊或持续呕吐,需立即就医。科学补水补盐,才能安全度过高温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