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确实可能诱发心律失常,但根本原因并非单纯作息不规律,而是低温通过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等机制直接干扰心脏节律,而作息紊乱会进一步放大这种风险。
-
低温的直接影响
寒冷刺激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易引发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血管遇冷收缩会升高血压,加重心脏负荷,若本身有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 -
作息不规律的叠加效应
长期熬夜或睡眠不足会打乱生物钟,使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削弱心脏对低温刺激的调节能力。作息紊乱常伴随不良习惯(如吸烟、高脂饮食),进一步增加血液黏稠度和炎症风险,形成“低温+作息差”的双重打击。 -
高危人群需警惕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及代谢异常人群对温度变化更敏感。低温下,其心脏代偿能力不足,若叠加作息紊乱,可能突发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
预防的关键在于保暖与规律作息。降温时避免晨间剧烈活动,控制咖啡因摄入;长期熬夜者应逐步调整睡眠周期,必要时监测心率。若出现心慌、胸闷,及时就医排查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