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确实会导致户外工作者发生职业性中暑,主要表现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
职业性中暑的成因与高危行业
高温、高湿或强辐射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导致水盐代谢紊乱,引发中枢神经或心血管系统障碍。常见于建筑、环卫、农业、冶炼、巡线等户外作业,以及高强度训练或竞赛。 -
典型症状与分级处理
- 轻度中暑:头晕、口渴、多汗、注意力涣散,需立即移至阴凉处,补充含盐饮料。
- 重度中暑:高热(超40℃)、昏迷、抽搐,属于热射病,必须快速物理降温并紧急送医。
-
预防与应急措施
用人单位应调整作业时间(避开正午)、提供防暑物资(如清凉饮料、防晒装备),并组织急救培训。个人需保持水分,穿戴透气衣物,警惕早期症状。
高温作业防护不可轻视,科学应对能有效降低职业性中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