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确实会导致失眠症状,尤其是夜间环境温度超过25℃时,人体核心温度难以下降,褪黑素分泌受抑制,睡眠时间缩短、深度睡眠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增加。老年人、女性和慢性病患者受高温影响更显著。
-
高温干扰生理节律
人体入睡需要核心体温下降0.5~1℃,而高温环境阻碍散热,延长入睡时间。研究显示,30℃以上的夜晚人均睡眠减少14分钟,褪黑素分泌量降低30%。夏季昼长夜短进一步打乱生物钟,加剧入睡困难。 -
湿度与温度的双重影响
高温常伴随高湿度,汗液蒸发减慢导致体感闷热,引发烦躁和频繁翻身。理想的睡眠环境温度为24~25℃,湿度控制在50%~60%。空调温度低于24℃可能因冷刺激反而降低睡眠质量。 -
特殊人群风险更高
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弱,高温下深睡眠占比下降更明显;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夜间频繁觉醒可能诱发血压波动。儿童因汗腺发育不完善,更易因燥热出现夜惊、多梦。 -
改善高温失眠的实用方法
- 环境调节:睡前1小时开启空调(26~28℃),搭配风扇促进空气循环;使用透气性强的竹纤维床品。
- 行为干预:晚餐避免辛辣油腻食物,睡前2小时进行温水淋浴(38~40℃)加速散热。
- 作息调整:固定起床时间,午睡不超过30分钟,避免“补觉”打乱生物钟。
夏季失眠若持续两周以上,需排查是否合并其他健康问题。短期可通过物理降温缓解,但长期依赖药物可能掩盖潜在疾病信号。